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2 11:35:3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设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
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及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因宋明理学主要吸收了佛教和道教合理的内容为我所用,面对学生对宗教知识的缺乏,必须讲清两种宗教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文化格局的影响,以便理解理学出现的原因及内容。
4、以生活来走进历史,以身边浅显的生活经历来破解理学深奥复杂的理论,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5、理学的影响则采取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辩论的形式来解决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定位: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其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2、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3、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二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扎实,有一定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较强。

2、高二政治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经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3、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简单对教材“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四、策略与方法:

1、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采用设置情境、联系现实等策略并且综合运用讨论,讲解等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突破难点。本课思辩性强,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教学方法:设问式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

3、                     板   书  设  计

第4课 宋 明 理 学

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内  容:

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

朱 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影  响:

消极

积极

文本框: 宋明理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以引言部分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到过衡阳石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这中国四大书院去看过?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简略介绍一下他游览的感受。如果没有,老师可作如下介绍:(1)书院。原指中国古代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集贤殿书院,主要任务是校刊,收藏经籍,帮助皇帝了解经典史籍,并兼向皇帝举荐贤才和提些建议。私人书院始于唐初的张九宗书院。唐末至五代,战乱频生,学校废毁,学者多择名山胜水之地建立书院,作为研究学术和聚徒教授的场所,开创了私人大学之风。南宋书院大兴,教风活泼,学风开放,名师荟萃。原多为民办,后经朝廷干预,遂成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元、明、清三代,书院仍盛,其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准备科举的场所。(2)白鹿洞书院。它是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南唐时,有人在庐山白鹿洞旧址建立学馆,旨在收授生徒以教,称“庐山国学”。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为南康军守,重修院宇,在此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陆九渊及明代王阳明等人都曾来此讲学。朱熹曾亲制学规,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此举行学术报告会和陆九渊在此进行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义、利问题讲学后,更使其名声享誉海内外。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和信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原貌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讲授新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师:三教是指儒、佛、道三教。在古代中国,传播范围广泛、影响要巨大的“宗教”就是“儒教”。“儒教”的“教”并非“宗教”,而是指“教化”,它虽然不是宗教,但在古代中国,却比任何宗教的影响都要巨大和深远,可以说它不仅渗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血液中和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汉朝,是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时代,同时,也是佛教传入,道教形成的时代。那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佛教和道教的教义?
生(预期效果,以下的生都是如此):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转世轮回;道教讲究修炼今生,以达到长生不老。
师: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而儒学出现危机?
生: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使人们有了精神寄托。统治者也支持,因为宗教可以麻痹人民的思想,对其统治有利,因此二者在社会迅速传播。
对于频繁更替的王朝,人们对汉代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发生动摇,因此出现儒学危机。。
师: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设计思路】设问式教学方法既可启发学生,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师:儒、道、佛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在古装影视剧中比比皆是,你能举出一例吗?
生: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天龙八部》中的虚竹
过渡:师:为了重兴儒学,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儒学家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宋明时期形成一种新儒学-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1.程朱理学
师: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首先我们看书中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回答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领域?
   生:“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还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师: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什么是理学?
生:新兴的儒学回答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把此思考与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称为“理学”。

师:什么叫“理学”?“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