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doc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讲授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原因: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3)社会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4)思想基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5)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6)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 “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过程:
(1)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时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2)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3)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