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必修3)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
(1)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
(2)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方法】
1. 针对本课内容繁多的特点,老师可采用表格进行系列讲解,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理解更直观;
3. 引入问题进行探究,展开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
●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明显进步——白度增加,质地细腻,产量大增,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④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外传:向东,由朝鲜传入日本;向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2)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