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线》导学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秦岭—淮河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秦岭—淮河先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学习方法】
资料完整分析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秦岭与淮河
完成P75活动题。
1、阅读“秦岭”部分,回答:秦岭是( )水系和(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地形是( ),南侧地形是( )。
2、阅读“淮河”部分,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夺淮入海是什么回事。想一想,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主要原因是什么?
3、讨论:淮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4. 猜一猜: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人民多以面食为主,山南人民以大米为主食。那这条山脉是( )。
5. 完成教材77页活动题2. (可从寒潮的特点及其入侵方向分析)
6. 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7. 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 ) 、( ) 和 ( ) 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 、( ) 、( ) 和 ( )
8. 看图4-5,图4-6。思考: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9.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
【学习小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