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1)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5 15:25:23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

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          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         “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              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              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              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                  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                  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                  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5.请同学们来讲述秦岭—淮河(综合复习分别讲述秦岭—淮河)

7. 师结:(板书)

8.学生做填空练习

范围(东西南北)

秦岭  海拔(大部分)

主峰(海拔)

秦岭南北差异(关中平原/汉水谷地—汉水的发源地)

分水岭(黄河/长江)

源地

流经的省区

经   入

淮河  注入  经    入

 

长度

流域面积

9.画一画: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描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二)秦岭和淮河的地理意义(先做77页的第2题)

1.出示图4—4,沿107°48ˊ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找出两侧的差异。

2.出示一月等温线、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我国气候类型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的大致位置。

3.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以及收集的资料说出秦岭、淮河两侧的差异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填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