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2)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情感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以及当地居民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差异,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课件演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 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
[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
淮河的治理:………………………………【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