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学设计(3)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7 10:01:11

《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2.知道旧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表现;工业布局的变化。

    3.知道我国工业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学会利用图例分别找出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新建的工业中心;初步学会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集中的地区,40多年来工业建设发展的地区;

    2.初步学会读“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表格数据。

    会从总量和人均量两个方面来说明中美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3.初步学会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通过了解我国工业产品人均占有量低、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知道我国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科技、建设祖国的志向。

    3.使学生体会“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以动态的方式来表现丰富的内容,用图代替文字,既形象直观,又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日趋合理

【教学难点】:

    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表分析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法。

【教学手段】:动画“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一些数据对比中学习了中国工业发展成就,这一节课我们从工业空间分布上再来学习工业发展成就的第三个方面: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任何工厂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购进,产品输出到市场的模式:如图:

    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名工厂主,你愿意你的工厂放在哪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学生很容易想到厂址选择尽可能接近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还有的学生会想到交通方便的地方。

    再提示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的中国资源分布的情况,资源、能源丰富程度比较:东部沿海大大差于中西部内陆。

    出示“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分布图”给学生一种反差:早期工业都偏重于资源不占优势的东部沿海。“为什么?”学生急于知道。教师告诉学生:旧中国工业分布极其不均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地区除长江沿岸重庆、武汉等城市外,其余地区几乎是工业空白区。

    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分布图

    让学生互相讨论早期工业如此分布有什么不合理处?

    学生首先能想到:资源丰富的地区与工业分布地区脱节,不合理;还有的学生能进一步想到:广大内地所需的工业品要从东部沿海地区长距离供应,这也不合理。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至1957年)后工业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集中的地区”。

    请学生读图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从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向内地扩展所影响到的非沿海省区:黑龙江、吉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湖北北部、四川东部等主要在中国秦~淮以北的北方地区。

    “一五”计划期间,一方面对上海、天津、大连等老工业中心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了东北的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鞍山、抚顺,华北的北京、石家庄、郑州、洛阳、太原、大同,西北的西安、包头、兰州、克拉玛依,华中的武汉等工业中心城市。东北地区依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及方便的铁路运输条件,发展了钢铁、煤炭、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华北地区重点在接近棉花产区和消费区的中心城市发展了纺织工业;西北地区主要发展了钢铁、化学、石油等重工业部门,此外,在人口稠密的关中地区建设了西安纺织工业基地。由此可见,通过“一五”计划对内地工业的重点建设,使旧中国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