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第十册教学计划
体育学科第十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委新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燕山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身体为革命的本钱”为宗旨和探索新型教学手段,深入教改为目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早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应先做准备活动,锻炼之后要做整理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今后参加体育锻炼时要自觉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从而提高锻炼的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产生。
教学任务: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锻炼身体的价值安排理论教学、课堂常规教学、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学、队列教学、田径教学、体操教学、球类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基本体操教学、游戏教学、韵律活动和舞蹈以及身体素质练习等各方面的知识教学。
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及文化素质,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小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活动乃至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一、 学习情况分析:
我执教五年级四个班级和六己班的体育课,每周每班三节课,共学生约330名,其中男生约170人,女生约160人。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在三年级我教过一年。
1、 年龄偏低
有小部分学生在入学时未到年龄就入学,因此,在体能检测时很难完成年级相对年龄所规定的体能检测要求,给体育组在达标和体能检测时带来诸多不便。
2、 学生思想不重视体育锻炼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包括大部分学生家长)不重视体育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还有一部分同学被其他老师留在补作业或者作业或者作卫生,希望引起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家长及学校行政的重视,共同担当起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的任务。
二、 教材分析:
1、分类
从1——6年级教材,是根据大纲规定题目编写,共12个题目(自选教材没有具体题目),按内容性质分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两大部分。
1) 人体与生长发育的知识
2) 卫生保健和体育卫生体育知识
3) 体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知识
2、特点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卫生保健与身体报锻炼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其特点:
1) 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满足小学生对对体育基础知识的需求
2)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既是体育的内容,又是进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3)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是小学生 应具有的文化素养。
三、 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教材 |
重点 |
难点 |
队列教学 |
复习 |
复习 |
跑步教学 |
培养学生400耐速跑和障碍跑的技巧和动作 |
发展起耐速跑的能力 |
投掷教学 |
学习助跑投垒球的动作和技巧和实心球的动作和技巧 |
挥臂的角度和力度 |
跳跃教学 |
学习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和技巧:倒肩、挺髋、举小腿。 |
摆动腿驱膝向内、向上摆到水平 |
体操教学 |
巩固和复习跳短绳的动作技巧、广播操的正确的动作和韵律体操的节奏和韵律感 |
发展其能力 |
技巧教学 |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起立 |
连贯性 |
支撑跳跃教学 |
用力蹬地、提臀分腿; 向上跳、空中挺身 |
屈膝落地、注意缓冲、稳定站立 |
低单杠教学 |
连贯性借右腿后摆力量,左膝勾杠同时两臂压杠,翻碗,成杠上骑撑动作 |
学习使用回摆力量 |
球类教学 |
学篮球、排球和足球的动作和技巧 |
增加学生使用球的对球的感觉 |
武术教学 |
学习武术的简单套路 |
爆发力 |
自选教材教学 |
侧手翻加到力的组合动作的技巧 |
|
|
|
|
四、 教学进度:
课次 |
课的内容 |
周次 |
1 |
《常规教学》 |
|
2 |
体育基本知识讲座 |
|
3 |
|
|
4 |
|
|
5 |
|
|
6 |
障碍跑 |
|
7 |
体育卫生基础知识讲座 |
|
8 |
跳高 |
|
9 |
跳高 |
|
10 |
跳高 |
|
11 |
投掷 |
|
12 |
投掷 |
|
13 |
投掷 |
|
14 |
体育基础知识讲座 |
|
15 |
技巧 |
|
16 |
技巧 |
|
17 |
技巧 |
|
18 |
低单杠 |
|
19 |
低单杠 |
|
20 |
足球 |
|
21 |
足球 |
|
22 |
体育卫生基础知识讲座 |
|
23 |
篮球 |
|
24 |
篮球 |
|
25 |
排球 |
|
26 |
排球 |
|
27 |
复习球类动作技巧 |
|
28 |
复习球类动作技巧 |
|
29 |
民族传统体育 |
|
30 |
民族传统体育 |
|
31 |
民族传统体育 |
|
32 |
民族传统体育 |
|
33 |
韵律体操 |
|
34 |
韵律体操 |
|
35 |
舞蹈 |
|
36 |
舞蹈 |
|
37 |
体育基本基础知识讲座 |
|
38 |
体育卫生基础知识讲座 |
|
39 |
选用教材〈〈跨栏〉〉 |
|
40 |
〈〈跨栏〉〉 |
|
41 |
〈〈跨栏〉〉 |
|
42 |
〈〈跨栏〉〉 |
|
43 |
〈〈跨栏〉〉 |
|
44 |
〈〈跨栏〉〉 |
|
45 |
游戏与发展身体素质 |
|
46 |
达标测试 |
|
47 |
达标测试 |
|
48 |
达标测试 |
|
49 |
达标测试 |
|
50 |
达标测试 |
|
51 |
考核 |
|
52 |
考核 |
|
53 |
考核 |
|
54 |
考核 |
|
五、 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材,保证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使教学有计划进行。在备课中明确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教学活动。
2、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安排正确合理,保证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准确无误。同时在保证教材系统性基础上,教材安排内容上安排突出重点,顾及教材难点,注意教材间的联系。教材安排分量适当、层次分明,防止空洞抽象、冘长复杂、枯燥无味。
3、 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准确掌握教学进度
提高课的组织水平,整个课的进程要有计划,课上要井井有条,秩序良好。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反应堆,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引起学生注意力。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要安排合理。
4、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渗透思想教育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勤奋锻炼、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团结合作、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
5、 教法得当,注意启发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教法得当,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讲解生动、通俗易懂、条理分明。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6、 贯彻课堂常规,注意课堂纪律
贯彻课堂常规,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堂上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7、 深入教改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以外,全身心地犹如体育教学教改,深入探讨各种新型教学手法,参加“活动教学”课题研究,研究协同教学理论与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手段,同时进行自我探讨新的教学课题,如“交叉式平行教学法”、环抱教育:等,以及新的教学手法,如“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电脑教学、电脑制作、摄影屏幕教学等)进行体育教学的设想。
在教学中,已经实施电脑备课,用电脑自制体育教案本备课。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时数安排
教材内容 |
学期上课节数 |
||||||
理论课 |
体育卫生知识 课堂常规 |
7 |
7 |
||||
实 践 课 |
田径 |
跑 |
4 |
10 |
|||
跳 |
3 |
||||||
投 |
3 |
||||||
体操 |
技巧 |
3 |
8 |
||||
支撑跳越 |
3 |
||||||
低单杠 |
2 |
||||||
队列及基本体操 |
|
|
|||||
球类 |
小篮球 |
2 |
4 |
||||
小足球 |
2 |
||||||
民族传统体育 |
4 |
4 |
|||||
韵律体操和舞蹈 |
3 |
3 |
|||||
游戏、身体素质练习与其他教材搭配,穿插在各课中进行,也单独进行。 |
|||||||
选用教材 |
1、 基本教材的延伸和提高 2、 本地区、本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3、 学生感兴趣的教材 4、 其他 |
12 |
|||||
机动课 |
用于考试、补课或进行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
6 |
6 |
||||
合计 |
54 |
54 |
|||||
|
|
|
|||||
六,转化潜能生措施:
潜能生的出现基本上出自我上面所作分析的两种情况。他们的提能水平和在课堂上接受我在教学时的知识比一般同学来说也出现两中情况:一是接受缓慢,影响课的进程;二是接受不过来,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出现情况要解决,解决问题要具体实施。
转化第一种情况,除了要因材施教外,还要花单独的时间和精力去教他们。
转化第二种情况,基本上是课后进行专门的体能提高的训练,相当于参加运动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