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2-16 10:50:22

《爱莲说》说课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