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八年级语文 教师用导学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23 08:25:16

个性化备  课:

 

 

 

 

 

 

 

 

 

 

 

 

 

 

 

 

 

 

 

 

 

 

 

 

 

 

 

 

 

 

 

 

 

 

 

 

 

 

 

 

 

 

 

 

 

 

 

 

 

 

 

 

 

 

 

 

 

 

 

 

 

 

 

 

 

 

 

 

 

 

 

 

 

 

 

 

 

 

 

 

 

 

 

 

 

 

 

 

 

 

 

 

 

 

 

 

 

 

 

 

 

 

 

 

 

 

 

 

 

 

 

 

 

 

 

 

 

 

 

 

 

 

课后反思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全文。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1.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记叙事物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宋代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因此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三、听读录音感知课文(注意括号中文言字词的音、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   )花,可爱    )甚(     )。晋陶渊明(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爱牡丹。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    ),濯(    清涟    )而不    ),中   )外    ),不    )不     ),香远       ),亭亭     )净(       ),可远观   )不可亵玩   )焉。

      )菊,花    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有  )。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  )乎   )矣。

教师朗读小结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1
、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
、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不染,濯……不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比喻句                                                        

反问句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泥(           (   )  净植(   )  (   )  (   )   

2、圈点勾画,解释下列词语。  

蕃(   濯(      妖(     蔓(   ) 枝(   ) 亭亭(  )植(     

亵(     )谓(     隐逸(      )噫(     )鲜(       宜(   

3、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中、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人喜爱的花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出自污泥却不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杆笔直。不牵牵连莲,不枝枝节节。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香。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香。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以玩弄啊。

6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爱好,和我一样的人还有谁?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的了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
2
、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明确: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作者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4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第二段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牡丹正衬反衬莲花。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
、文章第二段作者把”“牡丹”“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明确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喻象征不苟同于世俗的隐士牡丹雍容艳丽,妩媚动人比喻象征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富贵的人莲花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比喻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6、分析的衬托作用。
明确:写陶渊明独爱菊,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作者自己。
7
、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明确: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与名利。也就是说世人都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8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什么,那么第二段呢?文中哪几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
明确: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侧重议论、抒情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议论体现在 ;抒情体现在
9
、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也。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对他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不是完全赞赏,而是惋惜.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作者表达的是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的鄙视与讽刺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流露出的是对莲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质的赞美之情
10
、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揣摩语气,齐读课文第二段。
a
、文中有一个叹词,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归纳主旨及写法

明确: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七、拓展延伸

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明确: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2、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明确: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3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八、布置作业
1
、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独爱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胡喜林、贾攸莹    审核 刘玉萍 

萍乡实验学校 八年级语文  学生用导学稿〈编号  

八年级    姓名                   时间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胡喜林、贾攸莹    审核 刘玉萍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全文。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宋代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因此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三、听读录音感知课文(注意括号中文言字词的音、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   )花,可爱    )甚(     )。晋陶渊明(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爱牡丹。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    ),濯(    清涟    )而不    ),中   )外    ),不    )不     ),香远       ),亭亭     )净(       ),可远观   )不可亵玩   )焉。

      )菊,花    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有  )。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  )乎   )矣。

1、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比喻句                                                       

反问句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泥(           (   )  净植(   )  (   )  (   )   

2、圈点勾画,解释下列词语。  

蕃(   濯(      妖(     蔓(   ) 枝(   ) 亭亭(  )植(     

亵(     )谓(     隐逸(      )噫(     )鲜(       宜(   

3、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7莲,花之君子者也。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方面:“                                     品格:

           方面:“                                     品格:

           方面:“                                     品格:

2、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明确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4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第二段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

 

5、文章第二段作者把”“牡丹”“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明确

6、分析的正面衬托作用。
明确

7、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明确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8、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什么,那么第二段呢?文中哪几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
明确 

  9、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

明确

10、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揣摩语气,齐读课文第二段。

六、归纳主旨及写法

明确:

七、拓展延伸

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2、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你有哪些收获呢?(提示:可从莲花的品格。托物言志的写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作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谈)

3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八、布置作业
1
、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