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3 09:56:45

单元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

2、              反复诵读,体味介绍动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3、              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抓住动物的特点介绍动物。

4、              自主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

5、              小组合作,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活动: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课时安排:3周

 

课时安排:

1、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世界的知识。(1课时)

初一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往往有很浓厚的兴趣,因此,第一课可以通过学生自

主地收集、概括、交流、表达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前:收集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如:外形、习性、繁衍等。

课中: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采用或讲故事或图片展示或播放碟片的形式,向大家介

绍自己了解的动物世界。因为每一组的内容肯定不同,同学们一定会被各自的知识互相吸引,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大家以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

课后:小组整理材料,整合成册。

 

2、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9课时)

我个人觉得本单元的课文基本都是运用了文学笔调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小动物,语言

通俗浅显、生动传神,因此,课文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学习作者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动物的特点。通过自己感受,充分认识到:准确生动的介绍来自于平时细心的观察。

 

十三、《松鼠》(2课时)

这篇文章作者用用文学笔调向我们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别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在学习中主要弄清松鼠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能够顺畅地复述课文。

    3、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

4、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查阅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布丰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2、课中:(1)、小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并做好记录。

 (2)、写字比赛(一组出字,一组写字)。

 (3)、整体感知课文:A、朗读课文,概括说说松鼠的特点。

B、编写课文提纲,相互补充评价。

C、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复述课文,学生评价。

3、课后:(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2)、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先查找资料自行解答)

(3)、收集松鼠的各种生活图片。

 

第二课时

1、             课前:(1)、整理有关松鼠的知识和图片。

        (2)、收集动物邮票。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             课中:(1)、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疑惑,有的可以相互解答,有的可以课后查阅资料。

             (比如:为什么作者认为松鼠最不象四足兽。)

(2)、朗读自己觉得描写生动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才达到如此效果的。

    (可以重点赏析课文中“它们面容清秀”自然段。)

        (3)、小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一组邮票,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松鼠的生活。给这套邮票定一个自己满意的名字,并用恰当的语言阐述自己的创意。

3、课后:(1)、根据收集的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松鼠的知识。

        (2)、写一篇日记,说说自己是否喜欢松鼠,喜不喜欢都请说明理由。

        (3)、收集自己喜欢的其他动物的资料。

 

                     第三、四课时

十四、《松树金龟子(节选)》(2课时)

   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混迹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的结晶。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因此,我觉得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       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       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4、小组调查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3课时

1、课前:(1)、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以及金龟子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去郊外捕捉金龟子。

2、课中:(1)、小组交流资料: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

(2)、自主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3)、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课后查找资料。

 (比如:各种昆虫的叫声有什么含义吗?生物繁殖的有趣现象等)

3、             课后:(1)、补充自己收集的有关金龟子的材料。

        (2)、观察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也可适当查阅资料。

                      第4课时

1、             课前:(1)、整理金龟子的资料。

         (2)、有条件的小组可以去公园、郊外观察生物,并做好记录。

2、             课中:(1)、小组整合、交流自己对课文中感兴趣有疑惑的问题,以及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的结果。

         (2)、写作: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或者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也可以是一种植物),用一、二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提示:描写动物,除了应该捕捉其形态特征和动作特征之外,还可以描写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所反映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A、例文介绍(害虫的天敌—蜘蛛)。B、写作(比如:蚊子、企鹅、恐龙、青蛙等)。C、交流、评价。

3、             课后:(1)、摘录并背诵自己比较喜欢的一段课文。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松树金龟子的知识。

        (3)、假如现在你是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正严重危害果树,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实施细节。

 

 

第五、六课时

十五  《国宝------大熊猫》(2课时)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是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小组调查研究,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4、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第5课时

1、              课前:(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2、              课中:(1)、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可以自主设计表格、提纲等)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3)、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课后:(1)、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2)、准备辩论会:可以教师推荐论题,也可学生自主命题。

            A、推荐: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

                     是否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

            B、自主选择正反方,自荐或推选辩手、主持人等。

C、各方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第6课时

1、课前:充分准备辩论会:(1)、教室安排  (2)、辩论内容准备  (3)主持、评委。等

2、课中:(1)、主持人开场白。

(2)、辩论

(3)、主持人结束语。

(4)、评委宣布结果

3、              课后:(1)、日记:谈谈自己在这次辩论中的得失。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3)、整理13、14、15的仿文,装订成生物小册子。

        (3)、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第七、八课时

十六  师生自荐课文(2课时)

这一课的设计体现了新教材对于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要求的实现:人人参与,合作建构,师生完全平等,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这篇课文,教学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

教学目标:1、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2、阅读课外读物,关注自然、关注动物。

          3、小组协作,探究质疑,展示成果。

                       第7课时

1、课前:师生各自选择自己认为写的好的介绍动物的文章,并熟读。

2、课中:(1)、认真阅读文章,写出自己推荐的理由。

        (2)、仿照课文,把文章编写成一篇课文。

A、   注解:作者介绍、生字词。

B、   设计“探究练习题”。

        (3)、小小组交流、讨论、修改,组长记录好评价及修改意见。

        (4)、推荐代表反馈交流意见,互相补充评价。

4、              课后:整理成文,打印复印,人手一份。

             

                         第8课时

1、              课前:认真阅读大家编写的课文。

2、              课中:(1)、要求:请你认真阅读选文,仿照苏教版语文书编写体系,编辑一本语文书。

        (2)、小组分工合作:卷首语、选文分类、单元整理等。

        (3)、交流讨论,最后选择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版本。

3、              课后:(1)、小组整理装订成册,互相传阅,提出建议和意见。

(2)、学生联系学校,把认可版本复印装订,人手一册。

        (2)、日记:谈谈自己编书的体会。

 

第九课时

                        诵读欣赏

    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至于具体的情,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反复地诵读中去品味,在反复地“咀嚼”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教师不必作繁琐、精细的分析。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熟读成诵,准确地背诵并默写出诗歌。

1、              课前:查阅资料:作者、动物的有关知识、其他咏物(动物)诗。

2、              课中:(1)、采用不同形式朗读诗歌:个人、小组、集体等。

        (2)、反复诵读,谈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交流:自己是否喜欢这三首诗,为什么?

        (4)、补充自己喜欢的或收集到的其他咏物(动物)诗。

        (5)、同桌互相背诵,小组比赛。

3、课后:(1)、作一幅画,配上其中一首诗。

        (2)、选择一诗,扩写成一篇短文。

        (3)、自己创作一首咏物(动物)诗。

 

第十一、十二课时

                   写   作(2课时)

第十四课进行了“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作活动,因此,可以设计一次想象作文写作

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

         (2)、自主修改诗歌、作文,提高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交际能力。

 

            第11课时

1、课前:观看《狮子王》等影片、电视片,构思创作。

2、课中:写作(老师一起创作)。

         要求:童话故事。发挥想象,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3、              课后:自己修改咏物诗和童话故事。

 

                        第12课时

1、              课前: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请柬,注意格式、内容、用语等。

         主要内容:邀请家长和任课老师观赏学生成果展示。

2、课中:(1)、小组交流自己创作的咏物诗、题画诗、短文和童话,提出修改建议。       

        (2)、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A、可以朗诵诗歌、介绍题画诗的创意、朗诵短文,讲演童话故事;

             B、可以个人、小组或自主结合。

        (3)、请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评价。

3、课后:收集创作,整理成册。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3课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可以感觉到: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但这些都是学生从书本上间接得到的,应该让学生走进自然,自己去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关注自然,关心动物,自觉的投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

教学目标:1、投身调查研究活动,关注动物生存状态。

          2、小组合作、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自然野生动物。

 

            第13课时

1、课前:制定调查计划,预设问题,联系单位(公园、市场、农场等)

2、课中:小组结合,参观调查,采访记录。

3、课后:整理自己的采访记录。

第14课时

1、课前:根据自己的记录,查找资料,充实内容。

2、课中:(1)、小组交流记录,并及时补充修改。

        (2)、讨论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论题,展开研讨、探究,组长记录。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学校所在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报告。

3、课后:完成调查报告。

                          第15课时

1、             课前:(1)、设计语文活动方案:主题:保护野生动物,从你从我做起。

               内容:以学生自己的作品为主。形式:歌、舞、小品、朗诵等。

        (2)、小组合作、班委会协调,充分准备。

2、课中:语文主题活动。

3、课后:每个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

        (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