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三峡》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三峡》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海燕》课堂实录及反思
- ·下一篇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美美地读课文,美美地品语言。
2、 能力目标:教会你写景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欣赏你身边的美景吧,将赞美之情流于笔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读促讲、以读促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一组三峡风光图和录像。)
三峡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其中。我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将你欣赏到的一幅画面或一个镜头描述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从语言特点和写景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可让其他同学参与)。
三峡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吸引了我们同学,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有谁去过三峡,举手示意一下。(如果有请他介绍一下游览经历)没去过不要紧,有众多的文人墨客也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远在北魏的时候,就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曾经描述过三峡,他就是郦道元。
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他的地理著作《水经注》。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游览三峡,看看他是怎样将优美的景色用语言描述出来的。
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1、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有不认识的字提出来。
2、你能把这些加点字准确地读出来吗?(课件)
阙( )处 叠嶂( ) 曦( )月 襄( )陵
沿溯( ) 素湍( ) 绝山献( ) 飞漱( )
属( )引 泪沾裳( )cháng
三、美美地读,读出语言美。
(一)读出语音美、节奏美。(课件:参看大屏幕朗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老师范读,推荐学生朗读,齐读。
(二)读出形象美,带领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文义。
1、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什么?(多用四字短语,多用对偶句。)
2、那么接下来我们这样读,看大屏幕,将黑体字标划在文中,自己试读,看看这些句子朗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3、学生自己练读2-3遍后,回答:像这样的四字短语,它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这些黑体字属于什么描写?景物描写。是的,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4、文中描写的景物很多,同学们说说看都写了哪些景物?(有山,有水,有怪柏、瀑布、高猿。)(课件: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那谁能告诉我,你认为在三峡众多景物中最突出的景观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峡”?(山、水)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山的?哪些段落是描写水的?
5、郦道元只用短短四段话155个字就把三峡的山水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你是三峡旅游区的一名导游,能否将这篇文章作为导游词,带领我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到三峡畅游一番。现在给你时间,结合课下注释用生动的语言把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给大家解说出来。(有疑问的可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就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
6、学生就字词或句子翻译进行质疑。
7、刚才同学们把自己的疑难问题都提出来解决了,老师觉得下面的几个重点大家应好好掌握。
文言积累(课件):
①文言文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地用,有的时候就表现出同字但意义不同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一词多义。在本文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发现?
绝山献多生怪柏——以为妙绝
哀转久绝——群响毕绝
我们通过这样的一词多义的辨析活动并和以前所学联系起来,就可以总结出文言文中的很多字的常见的用法和翻译,那对你学习文言文是大有帮助的。
②文言文的翻译中有这样的现象,单音节词对应的现代汉语大都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谁能举个例子给大家听听。(例如:素湍绿潭。翻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同学们要善于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多找方法、规律,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8、好了,问题解决了,下面请同学将你的导游词向大家解说一下。同学们认为咱们班谁能是一位出色的导游,我们请他来解说。(课件:四幅三峡山水图)
(三)读出意境美。
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还陶醉在美丽的三峡风光中,既然大家意犹未尽,那让我们再回到文中,继续体味文章语言的魅力。这篇文章作者是抓住三峡四季景物不同特点来描写的,因此,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样读,才能更好的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之前,你必须知道文中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
1、先说说三峡的山。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吗?(连、无阙、重、叠、隐、蔽)那我们读第一段时就要读出山的什么样的气势?(高峻险拔)我们找一个声音比较宽厚的同学来读。大家再一起来读读。读得很有味道,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写山的句子背下来,背下来了举手示意。
找同学起来背,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背的这么快,有没有诀窍?
2、从这个同学的回答,老师深深地感到“学习要得法”。那依据上面的方式,找同学来说说三峡的水的特点,并按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夏季水的特点: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读出水势浩大、流速迅猛的气势。
春冬水的特点:素、绿、清、影、清荣峻茂。可用舒缓的语气读出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的优美景色。
秋季水的特点:寒、肃、凄、哀。要读出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的悲凉气氛。
四、谈谈你的收获。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那你从本文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写景的方法呢?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五、作业:丰富你的阅读积累和写作积累。
1、背诵全文。
2、阅读余秋雨的《三峡》,和本文进行比较。
3、请把家乡的美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