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23 08:42:59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生活。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五、    学法指导

  1、理解——品味——感悟

    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2、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投影)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投影)

jié)据      zhuàn)钱          kān       jiǎo

           zhàn)桥                  máng

shù          qiào)开         婿   nɑng

chuò        lán  

2)初步感知课文,明确人物。

1、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菲利普夫妇      于勒

2、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评价性的称呼以及他们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投影)

贫:坏蛋、流氓、无赖           ——   恐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 希望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恐怖、仇恨     

(学生对这篇小说很感兴趣,通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到了作者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以此完成教学目标1。)

3、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如此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菲利普夫妇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三)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思想。

1、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请找出描写他们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请4-5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平日写作文对人物的描写做不到具体细致,致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不生动、不鲜明,大大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这篇小说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人物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我就以此来具体指导学生的写作,完成教学目标2。)

2、文章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投影)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他们虚荣,势力,自私,贪婪、冷酷、惟利是图,完全就是金钱至上,从他们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中,就可见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骨肉亲情可言,也正是从他们身上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四)      深入探究

1、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要看小说反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让学生谈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完成教学目标3。)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心中默念叔叔;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五)      课堂总结

    《我的叔叔于勒》之五“两”

两条线索  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的多年经历是暗线。文中明线暗线并行。在船上见到于勒的情节,使两线交织,达到高潮。

两拨悬念  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菲利普一家为什么要散步?于勒是谁?于勒是什么样的人?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这一连串的问号,让读者心情迫切地急于看下文。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为什么于勒会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这个希望之星究竟发了多大的财?究竟会给这一家带来多大的幸福?为什么一等10年不回来?他们的美梦是否实现?作者再次把读者的胃口吊足。

两个对比  其一,前两部分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呼之而出;而到第三部分,当菲利普夫妇在海轮上真的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时,却如临大敌,视若毒蛇猛兽,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其二,第二部分中的插叙亦让人物言行前后反照。真假美丑,作者毋庸评述,读者已一目了然。

两面描写  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而对于勒仅有几笔正面描写,多是侧面描写。

两处映衬  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烘托出人物快乐而骄傲的心情。快到哲尔赛岛时,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烘托人物满怀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六)感悟、收获

学习完这篇小说以后,你一定有对自己或对同学、老师说的心理话,畅所欲言,表达你的心声。

教师赠言:关注生活,思索人生,让我们用健全、美好的心灵唱响爱的主旋律。

(七)作业

1、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2、推荐作业

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