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和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4 21:19:3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西湖,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㈠整体感知
1板书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明亡后头一两年,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等记录明代史事的书,以寄托故国之思。著有《陶庵梦忆》《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板书背景: 明即将亡时(明亡于1644年,本文回忆的是1632年的事,本文写于明亡后一两年),表达作者对故国浓浓的思念之情。
3请同学朗读书下注解,用笔标注重点字音词义(龙摆尾形式)

4教师领读课文,同学用笔标注重点字音及自然段号和句号。
5找八名同学领读课文四个自然段。(教师随时纠正,同学注意字音和节奏)

6请同学们参照注解,逐句翻译课文。(教师板书)注释
㈠段①                   

②俱:都      绝:没有
㈡段①是:这      独:独自    往:到

②一:全      白:白色
③惟:只有    一:数词    一痕:像一条印记   一点:像一个墨点

一芥:像一片草叶         两三粒:像两三个米粒   而已:罢了      
㈢段①一:一个数量词          沸:烧开   

②焉得:怎么可能          更:还                此:这种
③                    

④强:勉强    白:酒杯    而:就                其:他们
是:表判断  客:客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㈣段①及:到      喃喃:小声地不停念叨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7找同学逐句翻译,提问重点词语们,请同学积累。(板书字词)
8教师通译领读课文,过程中学生思考从每句中得到什么信息

㈡深入探究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内容

张岱在下了三天大雪后,在晚上八点到湖心亭去看雪
2你认为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

痴   
3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痴,呆子,傻。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分析如何不寻常的?
不寻常的环境:大  三  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绝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
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
4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呆;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大喜,拉着一同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而时近年关。(崇祯五年十二月)
5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迷?原文回答

请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雪中西湖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

宁静清丽,空阔高远       使人产生一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7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作者使用白描的写作手法,板书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一,三个与以及恰当的量词,老师来讲一下

①    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好处: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清新雅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
②    一白的一是最大的数字,一痕、一点、一芥的一是最小的数字。这两句一整体一局部,对照鲜明。写出雪后西湖的空阔高远。

③    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④量词由“痕”到“点”到“芥”到“粒”,在这里变成了名词,而且一个比一个小,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8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刻画了一个宁静空旷、洁白广阔的雪景图的西湖,他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情感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9同学们总结的太好了,但我要告诉你们,其实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我们一起到文中找根据①开头作者用明代年号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②“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都城,湖中人的回答勾起了作者对故国的哀思,所以写此文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10如此说来舟子的话起什么作用?含蓄的点明文章主旨。
㈢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张岱,在明朝灭亡之后,追忆自己于雪后去西湖看雪的往事,运用白描手法写了雪后西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思念。
㈣作业:我们能否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最好能用景物来表达一种心情(200字左右)

 板书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作者

背景
注释          内容       特点      手法      情感

㈠段①                    
②

㈡段①
②      西湖雪景   宁静清丽,     白描      远离世俗,孤芳自赏

③   
㈢段①                 空阔高远                对故国的思念。

②
③                    

④       
 

教学反思:
一这种品读法究竟在哪个学年适用?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力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二 这种品读法会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是否切实有效?
三 这种品读法和哪些方法结合起来会更大地发挥效力?

四这种品读法最终以什么为评价标着标准?
五我探索这条路究竟是对是错?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