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30 18:41:26

组织学生交流。

(2)这样出色的青年是怎么造就的呢?这自然离不开他父母及学校的教育,从学校及他的父母身上你找到了戴维如此优秀的原因吗?戴维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

(1)、让孩子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2)、对孩子的教育爱而不溺;(3)、保护孩子思维的独立性;(4)、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5)、家庭氛围和谐、朴素、温馨而有克制。

(3)你还了解犹太家庭的哪些教育孩子的传统?

学生介绍,教师可做补充。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由于犹太人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不得不依靠教育来掌握谋生技巧并提高社会地位,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没有其他民族能出其右者。犹太每个家庭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求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如本人愿意,到18岁仍可享受免费教育。据一项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犹太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是名副其实的知识精英。

4、赏语言,析主旨。

以上这些就是戴维以及所有犹太人优秀的真正原因吗?作者的探究似乎并不止于此,你能从文中找出点明主旨并指出犹太民族精神的语句吗?

这种古老的,然而人类永远需要的声音,使我忽然发现,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著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

你能结合戴维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全班交流。

5、据本文,学写法。

为什么说课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以小见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

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人中的一员,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溉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文章要揭示其品质的源头,就必然揭示出他个性中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共性,通过他透视出整个犹太民族。

6、依国情,谈感想。

和犹太民族一样,我们中华民族也是深受灾难的民族,学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作为有同样遭遇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等各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发扬之处呢?

学生自由发言,围绕文章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7、布置作业。

    创新思维小练习:“后来一切都好”作者认为是“像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请你也写一句告诫人类的“和平箴言”

课外借助网络阅读:《中国人该敬畏犹太民族的一千个理由》

                                                          

七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小说,把握故事基本情节,能复述故事梗概。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意志的作用。

3、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人生信念。

4、能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全篇作品,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悟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并自行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一 导入: 放音乐朗诵诗歌: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同学们,正如诗人所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小说时代背景及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生平事迹。

学生介绍如有不足,教师可以通过投影补充介绍杰克伦敦成名前的生活经历。

杰克·伦敦: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除写作外,喜欢冒险的天性,使他勇于辩论、四处演讲,热爱航海、游泳、骑马,还经营农庄。
    《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读准生字

投影,指名学生个别朗读

二、快速阅读,感知全文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握故事情节,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清楚的复述梗概。

学生复述,教师可作适当提示。饥饿觅食——产生幻想——遇病狼——与狼决斗

三、阅读全文,把握课文主旨

1、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

学生筛选、概括,教师点拨(联系课题)

参考:(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饥饿导致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