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30 18:41:26

2、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把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反复研读,说说它们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要求学生圈画文章的相关语句,然后把心得写在书上。

参考:“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他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但他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仅剩一些碎骨他也没有放过,可见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老师就应充分肯定。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把对人物的理解读出来。

3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归纳文章的主旨。

(1)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2)小说的象征意义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全班交流

参考:小说的象征意义:“这个人”——主人公没有名字,用意在于用他象征整个人类。“狼”——象征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

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的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节选,开头结尾都做了删节,中间部分也有,如与熊对峙一段,老师印发开头结尾及与熊对峙一段,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教科书的编辑,你会不会保留这些部分,为什么?

                                                 

8享受生活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并说出本文中所表现的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热爱生活的感情。

2、能指出海伦·凯勒是如何通过语言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的。

3、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4、能说出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句子:Keep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you can not see shadow。提问:这是什么意思?学生会回答就给与鼓励,如不会可由老师介绍: 明确: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海伦?凯勒)你知道海伦?凯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学生根据预习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一、初读全文,领会特点。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哪些事物?

学生阅读全文后全班交流。

参考:喜欢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划船、游泳、林中散步、做游戏、骑自行车、骑马等;喜欢狗,喜欢编织、下棋、玩纸牌;喜欢游览博物馆,欣赏歌剧等。

同学们再认真思考,从海伦?凯勒所写的这些趣事中你能发现它们的内在顺序吗?

学生小声讨论后交流。

由身体的活动到心灵的活动,这也是作者安排与组织材料的顺序。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喜欢这些事物,是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很多乐趣,那么从这些事中她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呢?试用原文的词句来回答。

学生圈划批注阅读后明确:

      划船——心旷神怡

      乘船远航——奇妙、有趣极了、不能忘怀

      幽静乡村——迷人可爱、回味无穷、尽情享受

      骑自行车兜风——惬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和孩子们嬉戏——快乐不过,时间也过得很快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灵魂充满了喜悦

      看歌剧——比读剧本要有趣味得多、身临其境、不能忘怀、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本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写了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它们之间却有一根主线,这根主线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参考:“我”的趣事(乐事);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实质就是指散文的各则材料(即“形”)之间可以有时空上的巨大跨越,但是它们都必须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即“神”)

二、细品语言,寻求本质。

1、作批注,品语言。

作者的这种热爱生活的心,对一切美的执着追求,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出来,请你以文中的任何一处为例来说说你是如何感受到她的这种情感追求的?

每位同学至少找出3处,在书上作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2、齐探讨,析主旨。

是不是所有失去视听和说话能力的人都能有这些感觉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所以海伦·凯勒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因为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拥抱生活的热情,还有一颗感恩一切的心。

三、各抒己见,剖析难点。

作者是生活的乐观者,在本文中她也尽情地叙述了自己的享受生活,为什么在文章末尾她提到“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象冷雾一样笼罩着我”,“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这种悲凉的论调,会不会影响文章的主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