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简案 人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下)0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30 21:01:47

[单元教学设想]

走进本单元小说天地,一组人物画廊铸就了一道道别样的风景。社会的凉薄、国民的麻木、众人的哄笑,令人窒息,更感悲凉;蒲篱苇舍、瓜田绿柳、水气花香浸润着朴实淳厚的乡情乡韵;个性化的语言昭示着灵魂的卑微丑恶;广袤的荒原、孤独艰辛的跋涉、悲壮的场面,展示出人性的伟大与坚强。学习本单元,要求在了解小说内容、情节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体验。

[单篇教学方案]

《孔乙己》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分层诵读——指导学生提炼文眼,评说人物,体味社会凉薄,揭示国民劣根性。

主要教学步骤:

1.分组诵读,一词经纬,咀嚼内涵。⑴字里行间品“笑”字,分类解读短衣帮、小伙计、掌柜、小孩子四类人物“笑”的丰富意蕴。对比强烈,以乐写哀,这含泪的笑更令人悲哀。⑵咬文嚼字析“偷”字,竞说由“偷“如何引出“酒”、“笑”、“打”、“情”,以“偷”为线,寄寓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尽感慨。⑶“以身示范”悟“手”字,解析“手”字如何引出“饭”、“钱”、“茴”、“走”,以“手”示人,透视人物的悲剧命运。2.精段选读,研习动作;揣摩要义,简笔勾勒。从“排出九文大钱”到“摸出四文大钱”;从“站着喝酒”到“用手走出”。一“排”一“摸”,一“站”一“走”,要求形神兼似,揣摩人物当时的心境、神态。从一组绘就的简笔勾勒图中会有一番怎样的感受?3.联读品味,把握节奏。作者每每描叙之后兼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说说这种独特节奏的艺术魅力好在哪里。4.片断练笔,凸显性格。观察身边熟悉而极具个性的人物,从肖像、语言、动作、神态上加以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案二】

教学角度:品读扩写――结合文中情境,合理想像,拓展迁移。

主要教学步骤:

1.激情导入。[示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书的孔乙己

反而成为众人的笑柄?为何悲剧的故事里笑声串串?让我们走进咸亨酒店,走进孔乙己的精神世界。2.整体感知,分组竞说孔乙己。可从①辩解“窃书”;②教写分吃茴香豆;③腿被打折;④坐走乞酒等方面概括提炼。3.赏析插图,披文入情,质疑点评。从图中“皱纹舒展”、“胡子整齐”、“衣服补丁”等方面对比文中找差异,领悟肖像描写的表达作用。

4.选点切入,合理想像,补写情节。可从以下文题中拓展:①丁举人毒打孔乙己②中秋过后的孔乙己③离开咸亨酒店的孔乙己④笑声中的孤独者⑤勇敢些,脱下你的长衫⑥走过年年中秋的短衣帮们。5.把握环节,编创剧本。时空情节要集中,矛盾冲突要尖锐,台词简练显个性,提示简洁要清楚。可选取特定场景:以《众酒客二戏孔乙己》、《教写分吃茴香豆》为题拓展。6.阅读延伸,探究争鸣。比较阅读《范进中举》。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了“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了“天堂”,二者结局不同,但是否可理解为“殊途同归”?

《蒲柳人家》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竞相演读――体味乡土小说的独特魅力,感受古典小说和评书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的特点。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背景导入。2.点击课件,欣赏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3.运用评书形式,分角色演读人物。把握不同人物语气、语调,揣摩人物心理特点,表现人物性格。4.演读赏析,研习探究。(1)从小说所描写的景物和风情中,哪些方面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可从①何满子的光葫芦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②洗三、百家衣;③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方面延伸拓展。5.圈画独具个性,富有充分表现力的语句,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从词语、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多角度品析,体会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妙之处。6.明晰思路,演读编写人物小传,凸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加深理解评书说唱中人物出场的艺术特点。可从人物姓名、外号特点、出生背景、传奇经历等方面构思。紧扣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直不阿;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而又爱讲排场、显摆阔气的性格特点来行文铺叙。

【方案二】

教学角度:说读竞写――结合阅读体验,研讨交流,感受小说人物质朴淳厚的人情美,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跳读圈点。(1)圈画文中动词与俗语运用生动传神的语句。(2)找出幽默诙谐、鲜活生动的民间口语。(3)品味用词造句,文白相兼,押韵、对偶语句。2.选点赏读,切入绰号。竞说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绰号,领悟“及时雨”“黑旋风”“一丈青”等绰号的内涵,揣摩文中巧拟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表现手法。加深对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的理解。3.积累佳句,说读接龙,涵咏领会,探究文中质朴淳厚的人情美。4.分组活动,比说家乡世态人情和传奇人物,描绘家乡风俗画卷。5.迁移拓展,评说人物。扩写练笔,可拟题《解救何满子》,从环境、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中合理想像,以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再现救星解救何满子的场景。6.变换视角,以六龄童何满子儿童特有的眼光,说说“我眼中的爷爷奶奶”。文题巧拟:《本色奶奶一丈青》、《“关公”爷爷大侠心》,借以锤炼文笔。

《变色龙》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分角色比读――引导学生把握语气、节奏,理解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

主要教学步骤:

1.分组比读,析读“变”字。(1)紧扣文题,六次表演,五次变色,引导学生思考围绕什么而变。(2)警官六幅面孔,变化多端,对推进情节、展示人物性格作用如何?而“不变”的又是什么?2.巧列数字,提纲挈领;深化文本,揭示意蕴。比读思考:如何提炼?可从①六种称呼(对小狗,前后矛盾,对比鲜明);②五次变色(警官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个性鲜明);③四写军大衣;④三点木材厂;⑤二重性格(警官集奴性与官气于一体);⑥一个基本矛盾(警官与赫留金的矛盾更深化出沙皇统治者专制独裁与俄国底层民众强烈要求法制民主、平等的尖锐矛盾)。3.揣摩对话,分角色比读竞演。(1)把握人物语气语调,语音停顿及心理活动。善于从主人公活动的具体背景中洞察当时的社会背景。(2)注意省略号用法。从停顿、转折等语气切入。4.赛读评比,学当导演,过把话剧舞台瘾。排演独幕剧《变色龙》。(1)聚焦场景,再现环境。(2)时空浓缩,营造氛围。(3)揣摩剧中矛盾冲突,把握人物个性,精心设计极具个性化、富有充分表现力的独白、旁白等台词。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