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病梅馆记》 教后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病梅馆记》 教后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考点十一 人民解放战争
- ·下一篇文章:《病梅馆记》教后记
《病梅馆记》 教后反思
从教学设计看,自觉用批注式阅读法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是一个很值得一试的教学方式,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圈点批划都是必要的阅读过程,只是平时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或者不太强调这个过程,学生也不知道具体如何圈点批划。那么,将批注式阅读法引进文言文阅读的课堂里,应该是能给学生学习文言文指一条新的路径。
但是,在备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没有做好。
首先是备课。
在此课之前已经介绍了批注式阅读法,并让学生自选一篇现代文章阅读实践。但还没有来得及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阅读效果如何,所以对学生掌握并运用批注式阅读法的情况不是很有把握。此外,对学生的基础不是很信任,总担心他们不懂。——这是备学生不足。
备课时总怕有什么遗漏没讲到,面面俱到,造成教学内容过多,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结果。——这是备教材的不足。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过于详细,花的时间过多;到第三、四个环节的时候课堂时间已所剩无几,因此只能粗略的点到文章的主题,然后匆忙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留了尾巴待下次课解决。
再者是备课与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仅仅是出于解决文本方面问题的考虑,而没用将思路引向更深入、更立体的范畴,启发学生对作者的思想与人格、才情做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探讨,从而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病梅馆记》教案
韩丽珍 (广西杨迅特级教师工作坊)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 掌握并归纳虚词“以”“之”在文中的用法以及“以 …. 为 … ”的句式; 2. 掌握实词 “夭”、“病”、“泣”、“顺”的含义。 3. 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用批注阅读法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紧扣文本从而把握文意、理解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清政府及其爪牙扭曲、摧残、迫害人才行径的愤慨之情;感受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的政治热情以及他对人才的珍惜、爱护,并决心不惜一切尽自己的能力挽救人才的胸怀。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作者作者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方法】朗读、启发、质疑、讨论。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关于梅花的诗文很多,我就读林逋写的《山园小梅》中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下一句是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 )
这两句诗几个词写出了梅花的姿态?——“疏影横斜 ” 。用通俗的语句来讲,就是梅花的枝干疏朗清瘦,横出斜放。
从这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审美意趣。那么,生活在清代后期的文学家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又是怎样看待“疏影横斜 ” 这样的意趣呢?
二、 提出学习目标与要求。
(看目录知道这是自读课文。该怎样把握文章才能达到教材对我们提出的学习要求?——看单元前面的综述。本单元要“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而《病梅馆记》寄托的是作者的“政治思想”,所以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当然,我们也应该从中学会自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通字音,断句都。——圈点字词 ( 1. 师生指出读错的字音, 2. 注意长句的句读,“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 / 能以其智力为也。有 / 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 明告鬻 (yù) 梅者”,)
1. 说说你圈点了那些词?简要说明为什么圈点它。
2. 说说 “之”“以”在文中有那几种用法。
先来看这两句话——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①这两句都有两个“之”,用法和意义一样吗?(同:两个句子的第一个都是当结构助词,作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的”。异:第一句的第二个当结构助词,变主谓短语为偏正短语的标志,即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第二个句子的“贮之”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在此句中指“它们”。)
②试翻译这两句话。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文人画士之祸烈: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是多么酷烈啊!但在“烈”之前加个“之”,这个主谓句就变成了一个更大句子的成分,即主语。)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小结】本文共有 23 个“之”,主要有三种用法:
A. 当结构助词,作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的”。这是“之”助词的最基本用法。——在本文有十五个之多。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以绳天下之梅;使天下之民;
梅之欹之疏之曲;求钱之民;孤癖之隐;江浙之梅皆病;病梅之馆;予生之光阴;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B. 当结构助词,变主谓短语为偏正短语的标志,即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C. 第三人称代词,在此句中指“它”、“它们”。
3. 再看“以”的用法 。
① “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中的两个“以”各是什么用法?(第一个是介词,“把”,标题前的宾语 ; 第二个是表目的连词,“来”。
顺便问——◆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病,损伤。
◆:题目上已有病梅二字,为什么这里要作注解?有什么不同吗?——题目上的“病梅”一词是名词,“病”是对“梅”的修饰,当形容词用;“夭梅病梅”中的“病”是动词,“使梅夭病”之意。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本句中“以 …… 为 …… ”是一个句式,“把 当做 / 作为 ……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吗?——“ 梅以曲为美”等三句。 )
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zhuó) 直”中“以”——介词,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凭着”,“凭”。
【小结】本文共有 14 个“以”,主要有三种用法: A. 介词,“把”, B. 表目的连词,“来”。 C. 介词,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其他“之”“以”在文中句子的用法,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归纳。
4. 实词的理解。
结合句子理解“夭”、“泣”、“顺”三个活用的实词。
夭其稚枝 (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既泣之三日(泣:与“之”构成为动用法,为之泣,为病梅哭泣。既:已经; …… 以后。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
纵之顺之(顺:使 顺着天性生长。)
(二)再读课文,懂文字,无障碍。——批划重要语句
(一生读文,其他学生看对词意、句意理解上有无问题。)
1. 说说你圈点了那些句子?你认为它属于那类句子?
2. 根据学生划句子的情况,强调下面句子的意义:
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 (qī) 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 " 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 ——这是人们对梅的审美标准,是产生“病梅”的依据。)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 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 文人画士的险恶用心是见不得人的 )
③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 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只知道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如果没有人指使,鬻 (yù) 梅者又怎么懂得文人画士的心思,又怎么知道对梅实施那些毒手呢? )
④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 (yù) 梅者, ( 有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于是在需求者与供货者之间就有了传递供求信息的中间人了。 )
⑤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⑥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 诟厉 (gòulì)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⑦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衬托了作者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三)三读课文,明文意,悟感情——思考质疑。
1. 齐读课文。
2. 同学们都质疑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形象、内容、手法、结构等)
3. 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们今天重点解决对形象和内容两方面的质疑问题。
①( 质疑形象) 围绕病梅,文中提到了哪几类人?他们与病梅有什么联系?对病梅都做了什么?
文人画士——心有孤癖之隐—— 黑手
告鬻梅者——指使鬻梅者制作病梅——帮手
鬻梅者—— 制造病梅者—— 杀手
予(作者)——疗治病梅的人 —— 救护者
——前三者是造成“江浙之梅皆病”状况的始作俑者。
② 病梅的始作俑者用什么具体手段制作出病梅?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 疗 贮
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纵、顺、毁、解、复、全
③( 质疑内容)那么作者在文中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
(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经历及其写作背景,去触摸文章的真正核心。——知人论世。如果学生不能讲出,或讲不全,则师补充。)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 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 岁时,他就能写诗, 18 岁时会填词, 20 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 27 岁中举人, 38 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 20 年左右的官。他与林则徐是志同道合,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1839 年,在他 48 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
【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④借写梅表达观点,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四)四读课文,渐成诵,融情感。——提升能力。
1. 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
2. 其实,在写此文之前,他就写了一首诗:
已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在他 48 岁时,辞官回老家路过镇江,应邀为天神作篇祭文而写的。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四、结束教学。
最近我们同学合作进行了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归纳,请负责梅花意象的同学告诉我们你们归纳出的梅花有什么内涵?
(凌霜傲雪,不畏严寒 ; 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是隐士,还是最无私的奉献者; 比喻高风亮节的人)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学习了本文,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思想、才情,大家想想,梅花,又何尝不是龚自珍的写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