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一课时(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25 07:47:3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课时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 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示幻灯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教师)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幻灯片出示)

二.课文阅读:

1 配乐朗读

2 同时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 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4 幻灯片出示课文心情的脉络。

5 朗读课文4.5.6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