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我与地坛》教案13第二课时(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26 09:42:2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理解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3、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理解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二部分:

作者在地坛想了好几年,从残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的解答,这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但这也使母亲成为“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的苦体现在哪里?

    明确:母亲理解儿子,送他去地坛,不敢问有些事,但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又无法不为儿子担忧,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同时她还希望儿子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但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我”所承受的,是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不能将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所以,母亲是活得最苦的。

板书:母亲理解我:默默地关爱,痛苦忍耐

(2)母亲默默忍受着活着不如离开人世的痛苦,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她无私地奉献和毫不张扬的母爱,以行动染熏陶着残疾的儿子。史铁生终于逐渐理解了母亲,懂得了生活。以下内容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他对母亲的理解?

概括:设想母亲的心理;2、写小说回报母亲;③整日怀念母亲;④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

(3)哪一则材料或哪几句话特别打动了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3  谈谈理解。

理解:①第一则材料:.“空落的、不眠的”等词句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焦虑和痛苦,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因此“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此段文字,叙议结合,自然中渗透深沉的感情,是对母爱的最真切的理解。

②第二则材料:

儿子想着通过写小说回报母亲,这是感受到了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后的希望,而母亲来此世上似乎只是替儿子担忧,她的悲苦大深重了。所以作者说上帝召她回去,也许是对的,因为这对忍受着巨大苦难的母亲而言是一种解脱,而作者也只能以此作无奈的安慰。此时,史铁生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③第三则材料:

从清晨到白昼、傍晚直到黑暗,索绕在作者心头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一件事:鸟儿归巢了,我还能回到母亲期待的目光中吗?月亮浮起来了,母亲还能“端着眼镜”再来找我吗?“我”懂得了母亲那份毫不张扬的爱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地坛的景色与为人之子的情愫交织在一起,魂牵梦绕,痛彻肺。

E④第四则材料:

想想我们自己,有时是否也如此的倔强与羞涩?再想想母亲已因为视力不好,而“端着眼镜”在如此大的园子里找我,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假如此时母亲正在寻找,作者定会大声地喊:“我在这里!”而母亲已离我远去,痛悔之情无以复加。

(4)结合上面一些认识思考: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

明确:苦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定  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坚定地生活下去。

板书我读懂母亲:承担苦难 坚强生活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儿子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所以,母亲是史铁生生命的航标。板书母亲——生命航标。

(看MTV《懂你》,创设氛 围,大约2分钟)

      联系课文、歌词,再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

小结:让我们尝试着去解读母亲,去解读所有爱我们的人;为爱我们的人更好地生活。随着背景音乐,请大家深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第七节,带着深深的敬意,一起来解读母亲,怀念母亲

4、总结课文 学完了两部分,回过头来思考,

我们能够看出这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告诉我们: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