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汉魏晋诗三首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并能掌握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不同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能从五言诗的特点鉴赏本课三首诗的表现技巧及思想内容。 
3.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古诗”的含义、“五言古诗”、“建安文学”、“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4.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在叙事抒情上的表现技巧。 
5.背诵这三首诗。 
6.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产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二课时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点击下载此文件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4.17 汉魏晋诗三首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4.17 汉魏晋诗三首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4.17 汉魏晋诗三首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4.17 汉魏晋诗三首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