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南朝诗两首 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7-01 08:17:14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朝诗的基本特色和谢脁生平;
2
.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3
.揣摩名句和炼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写景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朗读《登池上楼》,并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2.新课导入、作者简介:
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朓的字,南齐“永明体”著名诗人。李白称引的“澄江静如练”,出自本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在刘宋王朝官居高位,他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在当时的黑暗的现实环境中,谢朓目睹了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到诬陷,36岁就死在狱中。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而谢朓则使山水诗发展起来,因此他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谢灵运被称为“大谢”,谢眺则是“小谢”。他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谢眺的山水诗诗风清新、秀丽,李白曾写诗称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是谢眺,“清发”就是赞美他清新秀丽的诗风。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又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感,成就很高。

二、诗歌朗读
1.学生齐读。
2.进行朗读指导。
  ①正字音:涘、甍、霰、鬒
②节奏把握:二一二      
3.结合指导,再读一遍。

三、题目解析
提问:从《登三山还望京邑》,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明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个题目为我们点明了时间、地点、事情和望的对象。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提示:可从叙事、写景、抒情三方面入手)
2.明确:
    叙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回望京邑)
    写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紧扣“望”字,从三山回望所见之景)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抒情: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融情入景,抒发诗人登山回望京邑所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引起的怀乡愁绪。)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五、古诗研读
1.叙事部分
师: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名以五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这是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诗句。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