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7-02 09:54:42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到最后熟背全诗。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个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老师总结。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是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相关背景知识

1.牛郎织女的故事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内容: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

艺术特色: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评价:五言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三、诗歌欣赏

1.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注意五言诗的节奏划分。

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明确:《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3.想一想:

1.诗歌的第一、二句讲述了什么呢?

2.描写织女的诗句有哪些呢?她的情况怎么样呢?

3.女主人公为什么会那样伤心呢?

明确:1、起首两句

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远景)

2、中间四句

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苦闷、哀怨;(由景及人)

3、最后两句  

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

4.诗句赏析举例。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直以来,人们都说这诗句好,它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能那么好?

明确:这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 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情景相生。 “盈盈”写水美, “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2、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谈谈自己的理解。

观点一: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

观点二::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3、《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