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2 00:07:38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解读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三、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四、讨论小说中有关旅店的内涵,明确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一、把握小说的主旨,明确旅店的象征意义。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型】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师生分头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余华及其创作特点。可以阅读余华的其他作品以及对其作品的相关评价。课上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独自一人出门远行的想法吗?是的,青春年少的我们总会有如此的冲动,我们厌倦了周围熟悉的一切人和事,渴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摆脱所有的约束与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发挥自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那么,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一切真的会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十八岁出门远行》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初次出门远行的故事。其实,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成长过程需要付出代价,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二、了解作者余华

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余华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概括。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点: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其中《活着》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余华以其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的作品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近乎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已经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
三、解读小说的情节结构

1概括情节内容
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

明确:十八岁的初次出门远行,面对广阔、陌生的环境,涉世不深的不会考虑等待的将会是什么。总会被眼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把它们想象成一些有限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出门对而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虽然在黄昏来临时找旅店并不顺利,但在经过一番周折后搭上了一辆卡车,甚至沾沾自喜于用一支烟就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小聪明,而且,感觉与司机更亲近了,出门对而言,仍然是快乐的。

可后来变了,汽车抛锚了,一些人抢走了车上的苹果,他们甚至打伤了阻拦的,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最后,司机竟然拿走我的行李,骄傲地离去,成了惟一的受害者,孤零零地站在抛锚的汽车前……
遍体鳞伤的躺在遍体鳞伤的汽车里,感到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这让明白,寻找的旅店其实就是自己的心窝。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出门前父亲对我的叮嘱: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2划分情节层次
要求:按照小说的情节内容,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小说情节按照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话不错,走过去看):写出门远行,在路上心情愉快,有些兴奋,但在黄昏找旅店时却不顺心。

第二部分(从公路高低起伏那就驰过去看吧):写搭上了一辆卡车,经过一番周折,感觉与司机更亲近了,对找旅店也不很在意了。
第三部分(从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写汽车遭抢劫时一系列不合情理的事情,遍体鳞伤时感受到旅店其实就在自己心窝里。

第四部分(从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至结束):这是一段倒叙,写出门前与父亲的一段对话,照应开头。
四、挖掘小说的主题

1要求:找出小说的文眼所在。(即体现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的部分)
明确:小说的文眼是:对遭到抢劫后,躺在汽车里一番感想的描写。即虽然无限悲伤,但在同样遍体鳞伤的汽车里,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这一段描写表明在遭受挫折后并没有失去希望,还能感受到心底的暖和,而且最重要的是明白了,寻找的旅店其实就是自己的心窝,换句话说,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
2讨论:旅店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明确:在课文中,旅店本来是一直要寻找的歇息的地方,但当躺在汽车里感到一丝温暖,并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时,旅店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心底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路途中必需的动力。
3要求:归纳小说的主题。

明确:小说选取的故事是一个十八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生活片段,写了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它告诉读者: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种种的艰难和挫折。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灰心丧气,而应在心里保存一分希望和勇气,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这也是成长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小说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品味小说中荒诞性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独特而新奇的语言。

二、理解小说中荒诞性描写及其作用
1要求:小说中有许多不合情理的场景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荒诞色彩。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些描写,思考荒诞性的发展过程。

明确:这些不合情理的描写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二、三两部分。
第二部分中,这篇小说的荒诞色彩就开始初露端倪,一些不合情理的因素开始出现。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他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在车开得飞快时爬出驾驶室到车厢里去拿苹果。当问他到哪里去时,他说开过去看吧。其次表现在不知目的地旅行上,对找旅店也根本不在乎了,似乎和那位司机一样,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重点,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荒诞的色彩。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漫不经心修了一阵后,又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做完以后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农民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打倒在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只对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的背包也抢走了。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
2讨论:这些荒诞性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对情节的发展和对主题的揭示角度思考)

明确:第二部分中,司机态度的突然转变,预示着后面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而同样不知目的地旅行,总有些让人担心,这也为下文的突变作了一定的铺垫。第三部分中,荒诞性的描写给读者呈现的是一个强烈的冲突: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这是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司机与其他人一起形成了不能理解、给予狠狠打击的世界图景。正因为其荒诞,从某一方面把真相浓缩了,使之更醒目地展现在的眼前,寓示着出门远行遇到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3拓展阅读

余华写小说曾受到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影响,卡夫卡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合情理的荒诞色彩,比如《变形记》中那个人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以课后阅读《变形记》,比较一下余华与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异同。
三、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要求: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很有新意,揣摩文中的精彩语言,试举几例,体会其中描写的新奇之处和蕴藏的内涵。(提示:可结合课后练习五进行)
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明确:把走路比作航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也暗示着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
2: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

明确: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出门远行一天的奔波。从早晨里穿过,好像早晨是一片树林,下午的尾声则是把下午当成一首歌或一出戏,黄昏的头发则会出现一个人的形象。这样写显得欢快,充分抒发了出门远行的兴奋心情。
3: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明确:这句话有两个地方显得新奇可笑。一是说司机屁股上有晚霞,把一俗一雅结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好笑。二是说车头的盖子像是翻起的嘴唇,也很新鲜,会让人有一点担心,就是司机会被嘴唇吞进去。这种感受也充分表达了少年初次出门远行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4: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升腾。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明确:这句话的有趣之处在于说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这样突出了急于找到旅店的心理,这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旅店。
5: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被打倒在地的无奈,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这也说明心里不甘被打败,这是少年典型的不服输的精神。
四、全文总结

《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和主题都是很常见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主要源于小说那些悖于常情可又合乎常理的情节,正如余华自己曾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这段阐述无疑可以作为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恰切注释。而小说所剖示的在青春初旅中的种种微妙的心情,则艺术地帮助小说完成了主题的揭示,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审美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
五、写作训练(课后完成)

要求: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出门经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写下来,文体不限。
建议:文章中应有关于人生的思索,注重对特定环境中人物心情的描写。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