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13 14:53:0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
             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
2、鉴赏词中炼字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指导分析
五、学生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教学设备: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玩一个智力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出示几个词语,然后你根据这些词语来猜人名,你需要的词语越少,你就越厉害,谁想尝试一下。
水利工程师唱反调文艺全才美食家乐天派 (苏轼)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二)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投影出示全词,伴乐)
2、学生对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的意义。
3、学生朗读,了解大意,体会感情。(先请学生单独朗读,再齐读。)
(三)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诗歌从内容分,有送别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你觉得这首词属于哪种呢?
教师明确:怀古诗通常是由作者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他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最终达到抒己之怀的目的。怀古诗往往由三部分构成: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投影出示)
大家读了这首词,看一看它是不是也由这三块完成的。
(四)鉴赏上阕:
下面大家速读上阕,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词人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如果写了眼前之景,能不能从词中找到一个短语对它做一个概括?(学生作答)
教师明确:江山如画。(投影出示)
设问:那么请同学找出词中能够体现出如画江山的句子?
学生作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投影出示)
进一步设问:那么大家再找一找,有哪些词更突显它的画面感?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老师要注意善加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示例: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穿、拍、卷这几个词使景物有动态美。
设问:老师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些版本把“惊涛拍岸”写作“惊涛裂岸”,那么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拍”好,还是“裂”好?(投影出示)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此处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只要言之成理,都要鼓励,没有标准答案。
设问:上阕所写之景美吗?那么可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呢?
引导学生答出雄浑、壮阔、豪放一类词语(板书:写景——壮美)
下面请同学饱含激情地朗读一遍上阕的壮美之景。
(五)鉴赏下阕:
设问:在词的上阕苏轼写出了赤壁的壮美之景,那么诗人是不是由眼前之景想到历史人事呢?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回答:“遥想”)同学们再回到上阕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眼前之景和历史人事串联起来的?
学生回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问:你们想到了那些三国时期的豪杰,大家说一说。(请同学依次回答)苏轼想到了哪位豪杰?(学生回答:周瑜)那么请用词中的句子告诉我:他想到了周瑜的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投影出示)
设问:这些句子体现了周瑜的什么特点?
此处要注重启发引导。年龄:34岁;生活:幸福美满;外貌: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战场:指挥若定。
设问:苏轼想到的人物是周瑜,那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思人——风流)
设问:三国时期历史人物众多,苏轼为什么会选择周瑜来写呢?
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展示相关背景,辅助学生理解。
这与苏轼的经历有关。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致其入狱。后于1082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团练副使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执政后,又贬惠州,再变儋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曾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他们二人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
    公瑾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东坡黄州惠州儋州州州伤心(投影出示)
进一步设问:那么苏轼想到周瑜仅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怀吗?如果不是,哪还有什么情怀呢?
投影出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苏轼是拿自己和周瑜比较,不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感,而且饱含了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之情,苏轼也想像周瑜一样征战疆场,为国效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设问:刚才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一点词人的情怀,那么请大家找出诗人直接抒怀的词句。(投影出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些句子里面包含了那些情感呢?
提示:此题学生回答也许有几种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因为此处的情感的确较为复杂,要多加探究。
“多情应笑我”这句词是倒装句,应该是“应笑我多情”。苏轼面对人生中种种失意,付之一笑。这种自嘲的笑,里面不仅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更体现了词人旷达、超逸的情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探究设置: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难酬的失意之叹?还是参破宠辱的智者之乐?还是……
提示:此处乃本词难点,让学生广泛讨论、深入思考,可从全词的景、人、情感基调方面启发,鼓励个性见解。
人生如梦,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的荣辱得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结合《赤壁赋》来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板书:抒怀——旷达?失意?)
 (六)作业:关于这首词所抒发情感,争论还在继续,你赞成哪种观点呢?或者你有更新的看法,请在课后写一篇随笔发表你的见解。
 (七)课文小结: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一起去感受苏东坡笔下的壮美之景,风流之人,豪放之气吧。
 
板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景                     壮美
        思人                     风流         
        抒怀                     旷达?失意?……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