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在学习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教学进行了大约二十五分钟。
教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出了周瑜这一人物,作者用意何在?(学生陷入思考之中,大约两分钟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对比,“早生华发”与“人间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教师鼓掌,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同学乙:我同意苏轼是为了与周瑜作对比,但我想作一些补充。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作对比。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则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教学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发动学生去参与讨论,去搜集信息。 因此,不管我们手中拿的是哪种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