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2(粤教版必修4)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03 09:50:06

  教学目的:

1.学习、了解、倡导“善良”品性。

2.学习了解随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善良“过了时”吗?

2.难点: 随笔的写法和“善良”美好而深刻的内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不足恃shì(不可依赖)    圭guī臬niè(比喻准则或法度)   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  超拔(超凡拔萃)   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滥恶(滥用恶行)  

二、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笔记。内容、文体、写法不拘。但必须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要将思想内容经过活泼的处理,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喜爱,有所感悟。

——本文的体裁是随笔,文体是议论文。(与前文比较)

3、释题:标题是本文的论点、论题还是论述范围?

——论题。

(二)结构分析:

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对善良“过了时”提出质疑,暗中批判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做法。

1、提出善良“过了时”的问题。

2、对善良“过了时”进行质疑。

3、生活中,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第二部分:倡导“善良”,并赋予它美好而深刻的内涵。

第三部分:表明自己喜欢善良的态度,批判了“文革”时“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行。

(三)问题研讨:

1、理解句子,想想为什么。①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和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从全文来看,由于“文革”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使恶行践踏了善良,造成后来的个人主义泛滥,也使做人要善良这些道德原则被许多人遗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