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1(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设想
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并不多,认识比较模糊,实际上还不太会读议论文,更别说写了,而本文又有很多地方不是一下能读懂的,所以,我想通过分步阅读的方式,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再以补充论据,提出新见解的方式,深化认识。而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议论文思维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张图片:面对这种情境,你怎样做?为什么?
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男子气;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善良?
二、 整体阅读
文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三、阅读前四个自然段,注意以下问题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一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先破后立,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
四、速读后半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善良有什么价值?
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注意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