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5 10:09:09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

				
				
				
				
				
				
				
				
				 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附上竹子图片) 

色侵书帙晚,
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
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

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是主观的和客观的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
					

				
				
				
				 1.
		读文入情,评词识人


				
				
				
				
				
		“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都会(dū)
					
					
					
					 参差(cī)
					
					
					
					 堤沙(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豪奢(shē)
					

				重湖(chóng
					 菱歌(líng
					
					 罗绮(qǐ)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高牙。乘醉//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约987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内容归纳


				
				
				
				
				
				
				
				
				
				
				
				
				
				
		结合注释,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明确:上阕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阕写杭州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

全篇描绘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3.合作探究

诵读之后,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试尝试分析。
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情感把握

通过意象的解读,你觉得这首词中表达了柳永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此词乃柳永前期投赠之作,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孙何政绩的肯定。

5.迁移训练

				
				
				
				
				
		请从意象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下面这首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更与何人说!
		
					
					
					
					
					

6.小结概括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三、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形胜


				
				
				
				
				
				
			
				
				
				历史传统:繁华

				
				
				
			
				
				
				
				
				
				市场面貌:富庶
					
					
					 “铺叙”“点染”


				
				
				
				
				
				
			
				
				
				自然景观:优美

				
				
				
				
				
				
			
				
				
				百姓生活:安定

四、课后作业
思考:1.为什么柳词风格在后来发生了变化?比如后文的《雨霖铃》。(提示:结合柳永的生平经历思考。)


				
				
				
				
			
				
				
				
				
				2.试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柳”。

			


				
《望海潮》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的作品,在这首词里能够发现他的抱负与理想,而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整日出入于青楼歌馆”的柳七。是什么原因使得柳永后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应该跟学生说清楚,选择《望海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柳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学会分析。备课时,通过上网查看柳永的生平经历,阅读资深人士对柳词的评价从而获取柳永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分析,加深对柳永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
导入课堂的时候运用了图文比较法,即展示一幅图片和一首诗,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提出鉴赏诗词的方法。接着就进入《望海潮》,找出此词中的意象,概括出其内容。情感可以渗透到内容中间,通过意象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慢慢体会其中意味。对于难以理解,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稍作提示。如赏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明确要求,写景好的或者抒情好的,使学生明确要求,能够对症下药。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巩固意象的练习,加深意象概念,掌握意象鉴赏的方法。

三、课后体会
学生配合很默契,这是课前没有想得的。鉴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授课时的感受,发觉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想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