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教学反思 (一年级 下册)
《识字3》教学反思 (一年级 下册)
小享小学 万瑞云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
我认真地观看了教材里的VCD,执教了《识字3》一课,反思如下: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出几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雾、霜、秀、李、霞”我说他们都是好朋友,有几个特别要好就象亲兄弟一样,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小朋友们很容易的就知道是“雾、霞、霜”是亲兄弟,可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偏偏说“李”和“秀”是亲兄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木与禾”比较像,我没注意到他们说了“李和秀”是亲兄弟,他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把“李”写成“禾”字头,有的把“禾”写成“木”字头,这可能是我没强调写的时候要注意。
回到办公室后,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要适当
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坐的笔直,听讲认真,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勇敢一点,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偏离了答题方向,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试试看,根据老师的提示,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
通过本节识字课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反思,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