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第1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04 10:01:24

《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称象》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