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森林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渗透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森林蓄水保土的作用及破坏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发给学生小练笔纸。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练习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搜集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 (意图:培养学生预习及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明确文章重点 1.导入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0课。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 2.齐读课题。提问: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其实,小云雀的心愿就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板书:沙漠 → 绿洲 (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预习的交流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生读课后生字和词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预习时抓住教材提供的字、词重点。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初读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森林的重要。)
3.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完成这样的练习。 出示课件:
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 、 、 ,感受到了 。 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抓住主线,精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 这次旅行,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看一看吧!
(一) 1.出示一组课件图片(黄沙漫天飞舞的场面),让学生看图。
质疑:谁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 出示课件: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朗读: (1)是啊,书上也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说到“漫天飞舞”时,点红“漫天飞舞”)
(2)书上有个词语准确地描绘了他说的情景,谁能找出来?(学生回答,并点红“睁不开眼”)读一读这句话。 2.过渡:是什么原因造成沙漠这样的现象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文字,你会找到答案的。
出示课件: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学生找出:乱砍滥伐。点红“乱砍滥伐” 你找得真准确,你能说说什么叫“乱砍滥伐”吗?学生回答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才使原来茂密的森林,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点红“贫瘠”(教师用手势指引学生说) 你是怎么理解“贫瘠”这个词的?学生回答。
多么令人惋惜,多么令人心疼啊!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谁来试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好:读得真好,像他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好: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云雀妈妈的心疼,但是还不够强烈哦,我们一起来试试。)
4.教师激情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乱砍滥伐,危害严重;失去森林,让人心痛。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出示课件: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 1.小云雀跟着妈妈在大河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播放洪水现场录像)
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让学生自由读读这段话,并找找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
教师点红“像脱缰的野马”,“咆哮” (1)你从河水像脱缰的野马,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从“咆哮”一词,你能读出什么? (3)水很大,就像——脱缰的野马,可见河水太——。)
2.谁想通过你的朗读来让我们感受到河水的凶猛。 (教师点评:好可怕的河水啊!好凶猛的河水啊!)
3.过渡: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
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找到答案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点红“泛滥成灾”。
4.到了汛期,河水还会造成哪些危害呢?学生回答。 5.过渡:没有了“森林水库”,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出示课件: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6.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是“森林水库”呢?
出示课件: “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提问:第10自然段有一个词解开了小云雀的疑惑,你发现了吗? 学生回答。
你的眼睛真亮!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7.那它是怎么蓄水的呢?谁来读下面的句子。(分别让三个学生来读第二、三、四句话。)
8.小组讨论:想想森林是怎么蓄水的? (出示课件图,学生回答出来一个,教师就点出一个来)
(手势)原来森林是靠这几部分蓄水的! (意图:通过按提示叙述,训练学生按顺序有条理表达的能力;通过教师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通过合作研讨,突破学习难点,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9.你看,森林不就是是一座大水库吗? 意思就是说——(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 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让学生小声地读,细细地品味,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质疑:文中为什么会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 (如果学生没读出来,就让学生集体再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话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指导读好反问句。 10.学生齐读这段话,思考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1.教师总结:是啊!你看课文的第一句总写了森林的蓄水作用,再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它是怎样蓄水的,最后再用反问句总结了森林是大水库!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出示课件: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 教师过渡语:
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沙漠,飞过了大河,现在它们又飞回了森林,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深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出示课件: 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1.学生默读这段文字,划出相关语句。 2.指名回答。
3.学生齐读刚才画的这段话。 你们看,夏天可以驱散炎热,冬天可以带来温暖,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4.让学生思考:这一段跟第十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总结: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沙漠,知道了森林能够阻挡风沙,飞过了大河,知道了森林就像大水库,又飞回了自己的家园,知道森林就像空调器,由此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出示课件: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聪明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还知道森林的其他作用吧!请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森林的作用还有许许多多,板书:…… 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在小练笔纸上写一写吧!
(意图:抓住直接写森林作用的段落,引导学生亲自触摸具体的语言文字,具体理解森林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深化,使感情得到升华。) 四、森林的作用那么大,怪不得小云雀的心愿是——明天……
出示课件: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教师深情总结:这不仅是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家的心愿吗?还记得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吗?走,我们去植树! 出示课件:
多栽一棵树, 就多添一片新绿;
亿万棵树连起来, 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
明天长成参天大树。 叫风沙乖乖低头,
让百鸟翩翩起舞。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 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意图:通过总结森林的重要性、交流搜集资料、背诵与本课有关的课文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并将本课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板书设计:
20、云雀的心愿
森林水库 沙漠 → 绿洲 森林空调器
……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