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四组课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13 20:31:54

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四组课文中的第10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的故事,它主要描绘的是诸葛亮这样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神机妙算的人物的形象。
这篇课文我共设计3课时。第一课时,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舒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三课时重点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我要讲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二是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词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另外,根据《标准的》的基本理念和本班学生、本课教材的实际,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运用自学法、情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整个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共有5个环节。首先以回忆的形式引入新课,并直奔中心,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在学生理解掌握“神机妙算”这个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围绕“神机妙算”进行辐射全文。
第二个环节:引出重点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并提出要求:把有关语句画下来,然反复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可以选择自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自学等等。接着,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读文品文。让他们自主走进语言并感知语言,完全把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开放式教学。
第三个环节:学生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探究。对于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品,并指导朗读。当学生体会“大雾漫天,诸葛亮和鲁肃带领船队来到曹营水寨附近,准备借箭”这一自然段时,播放“草船借箭这个场面的录相”,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更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探究诸葛亮草船借成功的主要原因。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来汇报。再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全面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更深刻感受到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第五个环节:评价课文中提到了4个人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而且扩冲了阅读信息,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
另外,板书设计鲜明、简洁,意在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总之,整节课力求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引导探究,启发思维,启迪智慧,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和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程序:
课前板书课题,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一、回忆引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简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出示中心句,理解“神机妙算”。

二、群体互动,探究主题

读文品文:

三、学生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探究。

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品并指导朗读。

1、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不同性格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体会“这时候大雾漫天……天亮就回去。”播放“草船借箭”的场面录相,生谈感想,并有感情朗读。

四、引导探究,共同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五、学生评价课文中四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六、师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诸 葛 亮

瑜妒忌→ 草 船 借 箭 → 瑜自叹不如
  (经过)   (结果)
  ↓
通 晓 知 有 巧
天 地 人 肚 安
文 理 性 量 排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