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宁波中考语文卷分析(说明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0-25 21:13:54

2009年宁波中考语文卷分析(说明文)

也许是不允许出卷老师带资料,2009年宁波中考阅读都来自2009年5月的报纸上.分明是5月10日的《参考消息》2009年5月9日的<宁波日报>,但出的题相对浅近.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

10.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案: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或“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或“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或“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2分)  

这是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 ,但答案令人惊奇的有四个,用上”或”命题者是多么的有人情味.按科学的说法,应四取二. 用文中的话回答更显”降难度"的要求.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2分)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b)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a)处加点词语写出了“初步证据”的来源(渠道),增加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b)处“可能”表示猜测语气,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任选一处,2分。意思相符即可)

这种题好象是平时的作业题,真是在体现减负的精神,二选一更显人性化,考试不是为了考倒考生.考查内容为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生要掌握答题公式.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般为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极个别,大多数,也许,常常,在当时,大部分,主要,几乎.....)有时出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公式为不能删.因为......表示......,删除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需要理解的词语的一般意义与语境结合起来.

2.明确词语在句中的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或推测等作用.

3.结合语境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词语的作用

4.扣住说明文准确性,严密性,真实性,通俗性等来表述.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2分)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C,相似,并非完全相同,说明文语言不能差一个字,准确性是其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要他细读研文本)

 

13.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方法:作比较(比较说明、对比)作用:准确地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流行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致命性强弱不同;相似点: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3分。方法1分,作用2分,相似点和不同点仅写一点得1分。)

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一定要考到的考点,至于作比较的作用,主要是通俗易懂,,用人们熟知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但现在答题的模式为"准确地说明+文本的内容",不管是什么说明方法.

 

14.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