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题”规范答题指导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8-09-26 17:41:58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大处着眼),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燕子频频衔泥弄脏琴书,飞虫乱飞扰人的情景,烘托了(小处入手)了作者客居他乡的苦闷和烦躁不安的心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答题的基本格式掌握之后,情感的分析与判断要针对前面的手法而来,参考答案给出两种答案,我们的答案切合第二种,把燕子和飞虫的种种表现看着“景”,其实有些牵强,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情形,所以用表达方式“描写”来分析更为恰当。
  3、情景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比较鉴赏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两首诗都写了“愁”(角度),李白诗中的“愁”是对王昌龄的命运的担忧及对友人的怀念(内容),它是涵盖全诗情感的“诗眼”(作用)。王昌龄的“愁”是左迁之愁(内容),作者以“莫道”句表达自己远离愁绪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作用)。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分析:笔者扣住“含义”和“作用”两个角度比较两首诗里“愁”各不相同的内涵,与参考答案相比,用语不如参考答案凝练,但是基本内容相近,这样的答题在高考阅卷中不会被扣分,因为采分点上的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5、修辞手法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总为浮云”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法界定)。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尾联第一句“浮云”和“日”的本体回归),自己不能为国尽力(长安不见)的忧愁和苦闷。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析:修辞手法鉴赏题的格式是:手法界定+作用分析,掌握了这个格式后,首先要界定修辞格,然后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6、思想感情鉴赏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题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肝胆”是指自己对故国的忠心,“阅”本是“看”的意思,语境义是“看到”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分析:这个题目分两步,第一步是一个提示,只要能够理解“肝胆”和“阅”的意思,就可以借助思想感情鉴赏格式来回答第二问。思想感情鉴赏题的答题需要掌握: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那么这句诗里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鬓华”,即“花白的头发”,这个词就表明了年纪已大,而注释里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呢?当然是:抗清起义,志存恢复。有了这些信息,回答问题就很容易了。
  7、风格分析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北京卷)(原诗见第6点)
  题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而顾炎武的这首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凉(风格界定)。在这首诗里表明这一诗风的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深沉悲凉的爱国情感熔铸在景物之中,“酒”和“花”本是令人愉悦之物,但作者的“离怀”和“愁眼”却使美好事物打上了作者特定情境下的悲凉色彩。而“已无家”的遭遇更是令人心情沉重(举例分析风格),全诗体现了沉郁悲凉的特色(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