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文言文部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0-21 10:09:21

文言文部分

内容

答  题  技  巧

常见问题

应 对 策 略

 

 

 

 

一.文言文选择 答题技巧

①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注意词性②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③性格表现题: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④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二.文言翻译

(1)翻译标准:要做到“信、达、雅”,重点是“信达”。

(2)“6+1”方法: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3)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

①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③注意特殊句式;④注意词类话用;⑤注意译文通畅。

(4)答题方法①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句意自见);②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③后组合(重在调整,前后照应,确定复句关系)。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点面结合,译准句子 。

1、不关注上下文、缺乏语境意识。

2、翻译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3、翻译的句子表述不通顺。

4、不注意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是主语)

1、使用好整理的文言笔记(实、虚词、特殊句式)

2、每天看一段过去做过的习题(特别是每周一练),做一段新的文言文阅读段(静悟练习),保持语感不间断。

3、可以每天看一篇课本中的经典文言文,巩固文言文基础。建议看《廉蔺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论》《殽之战》《齐桓晋文之事》,特别提示《张衡传》陈情表》中有些官职任免升迁的术语

4、关注平时考试中的习惯性错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