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器乐》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20:01:55

授课教师:钱       学科:音          课型:基础型课程

授课时间:20081023          授课班级:高一(5)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分小组自主学习中认识民族乐器、了解民乐队的编制;探讨不同民族乐器的互相借鉴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能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地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组展示、欣赏、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汉族民间器乐悠久的历史传统,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我们必须精心地继承、发展民族器乐、民族音乐文化,并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民族乐器,明确“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探讨不同民族乐器的互相借鉴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评议

1、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课题:汉族民间器乐

 子课题:汉族民间乐器及其分类

民乐队的编制及经典民乐合奏作品介绍

         ③我国著名的民乐演奏家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b.分小组展示学生在课外就汉族民间器乐这一主题的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

 2、评议:每一组展示完毕,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欣赏与体验

1、      比较、欣赏作品《良宵》。

          学生二胡独奏表演。

          录音:弦乐四重奏。

          启发学生比较不同方式的演奏——

积极地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      列举几种“乐器借鉴”的形式。

          东、西方民间乐曲互换演奏乐器

          让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

          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

说明:此环节通过学生表演、欣赏、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地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3、      论坛 

  出示标题:“不同民族乐器的互相借鉴是否有利于各民族器乐音乐的发展”。

  学生进行讨论。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引导。

说明:在论坛中进一步探讨乐器借鉴的积极性,深入探究其社会价值。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

    (三)总结与归纳

       1、“乐器借鉴”

借鉴是必然的,借鉴是进步的标志。

民族文化中民间乐器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借鉴是必然的,谁也难以用封闭的办法将这种交流和融合绝对隔裂开来。

民族乐器通过借鉴能展现出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2、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高中生,在欣赏时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赏逐步向理智的欣赏过渡,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向高一层次发展。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全国普通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汉族民间音乐”中第二节内容“汉族民间器乐”。在教学内容中,我把上海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不同民族乐器的互相借鉴”整合在一起。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展示、欣赏、辩论等活动中,认识民族乐器、了解民乐队的编制;探讨不同民族乐器的互相借鉴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能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地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精心地继承、发展民族器乐、民族音乐文化,并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并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本课力图体现二期课改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一、艺术体验,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好的音乐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课中,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对民族器乐的进一步认识,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引导学生懂得必须继承、发展民族器乐,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变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本课在课前的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中,学生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合作,旨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课中的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选代表在课上进行展示和介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此环节不仅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勇气。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机会,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定位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普及教育,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跟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突破教师一言堂的欣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激发审美情感、促进人格完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