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 心灵律动 ——东西方不同的舞韵》教学课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20:06:51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堂以舞蹈欣赏为主的高中艺术课,教师想突破传统的艺术欣赏课模式(以教师和书本知识为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视听(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综合交流(学生)——拓展与选择(学生);课堂中,教师希望自己起着学习过程中引导者的作用,促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由学生自由的发现与探索知识。同时,在课堂的拓展部分,设计了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参与教学的环节,目的是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体验和理解东西方艺术文化差异,促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艺术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设计

课题:  肢体语言 心灵律动——东西方不同的舞韵

研究主题:舞蹈欣赏方法研究

教学内容:1、欣赏吉塞尔》《踏歌》  2、学跳民族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东西方不同舞蹈的审美学习,使学生感受芭蕾与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体验东西方不同的艺术文化,激发学生探索艺术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吉塞尔》《踏歌》两部舞蹈作品,使学生了解舞蹈艺术作品中的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国古典舞,及两类舞蹈的动作特征、风格和文化内涵。

3通过学生看、学、演来欣赏舞蹈《吉塞尔》《踏歌》,学生自己教和学民族舞蹈动作,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古典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响、录音机、VCD、磁带、芭蕾服、 水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目标

师生教学活动过程方法

教学反思

一、导入:

学生对芭蕾服装的讨论、触摸、试穿,激发学生对芭蕾舞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套芭蕾服,学生触摸芭蕾鞋,试穿芭蕾服,讨论常看到或者听过的芭蕾剧目。

师举例:《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直接从学生视觉的感受上导入课堂,学习气氛马上轻松、活跃起来,学生对老师手上的衣服、鞋子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直接导入课堂。

二、感性欣赏:

学生对舞蹈作品《吉塞尔》〈踏歌》的欣赏,初步感受两种舞蹈的不同风格,学习芭蕾的脚尖动作,认识两种不同舞蹈的特征。

教师播放舞蹈片段:

《吉塞尔》、《踏歌》

师问:说说两段舞蹈给你留下的印象如何?能谈谈两个作品的不同之处吗?能为我们模拟你印象最深的动作吗?

学生:分别以看、说、学、表演的形式对音乐和画面进行体验。如:会从服装、表现形式等方面说两个作品的不同,会模拟古典芭蕾的脚尖动作等

由于课前很好的导入,学生的“看”和“说”,显得很轻松活跃,学生的回答,也比较大胆,但在模拟表演的时候出现畏难情绪(正常反应)

教师给予了积极正确的引导,这很重要,如:

1、  播放片段让学生边看边学。

2、教师即兴示范,学生跟学。

三、理性欣赏:

学生从舞蹈的动作、舞蹈风格、文化内涵等分析欣赏舞蹈作品,感受东西方的艺术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热爱。

舞蹈动作:

芭蕾以脚尖、腿部的动作为主。

中国古典舞:常以上半身动作为主。

舞蹈风格:

古典芭蕾:舒展、飘逸、轻盈

古典舞:含蓄、柔美、

韵味、内敛

中国古典舞:追求圆满亲近大地谦逊

古典芭蕾:渴望自由

文化内涵分析

1、产生背景:

中国古典舞:奴隶社会  娱人女乐

古典芭蕾:文艺复兴  贵族自娱

2、审美倾向:

古典芭蕾:轻飘、向上升腾、开放

中国古典舞:细腻、圆润、讲究神韵

学生能积极的探讨、思考、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于学生来说,分析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一块内容由教师引导性的介绍,学生了解和认识。

四、拓展和选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

 

学生自学中国民族舞蹈,进一步加深本民族艺术文化的体验。

教师担当双重角色,时而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时而补充小老师的教学。

学生介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

 

1、《傣族舞》

学生表演并教同学们学习两、三个傣族舞动作。

 

1、课堂上四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教和学,难度很大,但高中生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为了更好的利用了教学资源,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找了很多资料,尝试做“小老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挖掘了课堂中潜在的教学资源。

2、教师辅助教学这一块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教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一定要适当的辅助。

五、结束:

全体学跳集体舞,加深《土家摆手舞》的印象。

2、《土家摆手舞》表演:集体(9人)

音乐第二段学生邀请全体同学跳。

教师总结。参与与学生一起跳起集体舞。

学生在热闹、欢快的音乐、舞蹈中结束课堂学习,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艺术知识。

教师最后的总结语,让同学们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是广阔无比,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同学们应该学会自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教学反思

舞蹈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跟人门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高中生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把舞蹈欣赏课上好,也是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

舞蹈作品欣赏,在高中艺术新教材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教材的第一章《歌情乐韵》里就有一节专门介绍舞蹈艺术:从生活中的舞蹈到舞台上表演性的舞蹈,从中国古典舞到西方古典芭蕾,每一个知识都与学生息息相关。怎样让孩子们在短短几堂课内深刻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并对它产生兴趣,是高中艺术欣赏课中一大难点,而要达到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现和探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艺术文化更是难上加难。这堂课上完后,我发现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细细品位,才发现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1、设计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在课堂中追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课堂中自己与学生一直保持的共同学习的态度,4、课堂中我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5、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现与探索的知识等,我想,是这些使整个课堂达到了让学生在感受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审美的要求,特别是积极大胆的鼓励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组织教学这一举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学生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激发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艺术对于人类来说,是通向天堂的唯一钥匙。”作为艺术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们开启心智之门,这也是老师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