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独立》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9 22:43:43

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独立》教学设计

鱼泉中学  黄永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立的表现。

2)知道自立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德育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资源分析】

1、学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学校,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自理方法,但是他们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还很强;加上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告别依赖

2、教材分析

 

不能再有依赖

 

自立与自主

 

多实践,多锻炼

 

 

 

 

 


 

3、相关资源链接

小故事:1.依赖使人丧失独立能力

某大城市的一个独生子,学习成绩一向拔尖,已经顺利读完了研究生课程,即将被保送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一家人欢天喜地,独生子却心事重重,惊恐不安。原来一想到出国后远离妈妈,没有人照料生活,他就心跳加速,结果,他患了“出国恐惧症”,不仅不能出国,连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无法进行下去,只能住进医院……

2.如何自强自立——从实践中学会自强自立

有一位父亲领着四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爸爸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教学策略】

1、告别依赖,走向独立:2个课时

2、多媒体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案例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懂得自立的含义、表现和必要性,正确分辨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掌握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并努力实践,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难点: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教法学法

调查、讨论、表演等方法。

【教学形式及手段】

师生互动;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对中学生自立自理能力方面进行调查(每人一份调查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情况如何呢?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结果吧。接下来,我们请各组的小组长把调查的情况说一说。

名称

A

B

C

D

洗衣服

22

23

5

23

洗碗

12

14

9

16

扫地

10

1

7

17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还比较欠缺,责任心还不强,事事依赖他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依赖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一、不能再有依赖心理

    结合自己谈谈依赖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分析“自立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组织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播放录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切身体会悟出依赖对自己成长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区分依赖与必要帮助的区别。

    运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感悟依赖心理的危害,并通过相互交流,认识到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小事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交流中内化知识,自然得出这一环节的结论:告别依赖,并不是拒绝帮助。

 二、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自立与自主的内在联系。

组织学生分析小品所给予的启示,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从中悟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进而认识到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表演小品和讲故事,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讨论生活中过分依赖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依赖的原因及今后怎样去克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走向自立,首先要做到自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三、真正走向自立的方法——多实践,多锻炼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你应该怎样做。

通过“全国十佳少年”的典型事例,分析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再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讨论、交流,从中得出我们怎样才能走向自立。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内化知识,得出走向自立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自我管理,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四、未来打算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在今后日常生活、学习中具体应怎样做。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依赖心理,意识到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了解了走向自立的一些方法,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怎样去克服依赖心理,逐步走向自立自强呢?

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自己未来的打算。

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今后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为今后逐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是的,我们要想走向自立,就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责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立能力,早日真正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通过总结,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升到具体行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六、亲身体验

通过上网或查阅报刊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英雄人物自立人生的故事,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