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三框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9 23:03:34

第三课第三框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设计

 高峰初中   潘文华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要求学生能够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        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      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四幅邮票,回答:

1)            你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2)            除了上述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3)            请学生选一个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图及41-42的教材,回答:什么叫少数民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请学生阅读教材P42的填表题和教材内容,回答: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上的材料,回答: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5.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下的材料及P44-45,回答:你认识上面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叫“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6.展示材料:200534,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四点意见”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请列举事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联系历史知识)

7. 展示材料:200531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海内外华人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这部法律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思考:1)“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2)“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关系密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课堂练习:

观察教材44页下的“欢庆香港回归”、“欢庆澳门回归”图,回答: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强大,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等]

五、作业

2005429,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亲切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防问团全体成员,并强调指出:“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次握手跨越60年。

1)这段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

3)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4)作为中学生,请你针对此事写一个小评论。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