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克服考试焦虑》——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资料(湘教版)
周恩来总理一生酷爱学习,始终注意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无论是青年求学时代,还是投身革命身肩重任后,他都一刻不放松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热爱学习、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古今中外一切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他都敞开胸怀,博采众长。他还善于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坚持学以致用,做到了学与做、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勤奋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责。不学习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在走进社会时拿出自己的本领为社会作贡献。
提问:从周恩来总理的材料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活到老 学到老 )
活动一:材料分析
小凡是一名工艺美术学校的大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已有六个年头。一直从事广告工作,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越来越发现必须不断充实才能适应,每个广告公司的业务不同,需要的专业人才就不同,那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1、材料中告诉我们应该确立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2、在你即将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何打算?
活动二:根据书本P93的材料回答问题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一生的责任和义务。)
活到老学到老
九旬老翁捧算盘发表学术论文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是中小学生常常用以自勉的励志名言,然而,安季平老人也以此自勉。今年已经91岁的安季平老人在2月号《新理财》(国家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专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改革珠算乘法口诀扩大珠心算的适用范围》的一篇论文,并且每日都坚持在他钟爱的算盘上算来算去。看着他,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安季平19岁在天津一家银号当学徒时开始接触算盘,算盘也从此成了他终生的“伴侣”。年轻时,他得过各种珠算比赛的奖项,也发表过不少相关论文。1980年之后,陕西省及西安市珠算协会相继成立,他便是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先后担任过副会长、顾问等职务。2004年,他又被聘为“名誉会长”,对于这份职务老人耿耿于怀,“我都老了,担任职务也没用了,可他们非让我当,总得做些事情,就写写文章,算做贡献吧!”现在,他又开始着手写另一篇论文了。
1读了安季平老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谈谈你对学习的新认识。
(“学”就是通过读书、听讲、观摩、思考等,掌握已有的知识。“习”是实践。即在学得了理论知识之后就要照着去做。实际上,“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一般地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经验、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这是一个个体的心理过程,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掌握知识本身不是学习的目的,也不是学习的终结。在学得知识之后,把它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把它推向前进,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这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活动三: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社会?什么是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1994年11月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罗马会议同意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 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活动四:畅所欲言话学习
1讨论 交流:我将如何计划自己一生的学习。
2每个人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活动五:小结升华,为学生提希望和要求
古今中外,功成名就者大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他们都是善待学习的楷模,都有善待学习而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学习不止,直到晚年躺在病榻上还每天听工作人员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警言时刻回荡在我们的耳际。学习要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要志存高远,心胸开阔,争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心人。
名人读书故事欣赏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鲁 迅 卖 奖 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