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品德上册《变来变去的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5-07-11 18:40:0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水和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二课 变来变去的水》。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的特点,让孩子感觉发现水的秘密。引导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探索、发现的愉快,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水、亲近水,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1、二年级学生由其年龄特点决定,活泼好动,对于新鲜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喜欢游戏活动,喜欢与同伴合作交流,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

    2、与一年级比较,更加乐于参与,乐于实践,乐于表达。并能用较完整,较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活动中的收获,感受。因此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设计思路:

    我校是所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不广,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多,单单就水的认-识,学生可能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原有生活体验,活动中采取小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挑战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目标:

    1、比较、发现水的特点。识别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说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现试验中的发现,归纳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规律。

    3、愿意探究水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玻璃片,各种形状的水瓶,牛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朋友,大家看,它是谁?(出示PPT水姑娘)

2、(出示PPT一则谜语: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水姑娘:同学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

3、学生猜出后引出课题。

设计图意:通过设置悬念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快速转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水的特点

1、思考:水有哪些特点?你是怎么发现水的秘密?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选代表汇报,师生找共同点、不同点。

2、师:要想发现水的秘密可以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动一动等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3、动手实验。

如:①水的颜色——无色、透明

(通过对比牛奶和水的颜色等。)

②水的形状——无固定形状

(通过水可以倒来倒去,对比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水等。)

③水的味道——无味

(通过让学生尝一尝,闻一闻水和盐水等。)

④其他发现——抓不住……(无固定形状——液体)

(请学生用手抓等。)

4、教师小结:同学们多聪明呀,可以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水这么多的秘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和品尝水的味道去发现水的特点,让孩子从味觉和视觉上发现水的秘密。】

三、变来变去的水

1、(出示PPT水姑娘)

水姑娘:同学们,我又回来了。现在你们看得见我,(在黑板上用湿布擦湿一块)但我会变,等一会让你们看不见我。谁知道我是怎么变的?

2、在生活中你看到过这种现象吗?(指名列举水变水蒸气的现象)

3、那么,你们知道我跑到哪儿去了吗?(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蒸发了。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无处不在。这时,水就成了气体。

4、我并总是流来流气的,我也会变硬起来的。瞧,我又变了。(出示PPT冰块)你知道这时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

5、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我?(指名列举水变冰的现象)

6、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小组讨论、交流)

7、我还会是这个样子,(出示雪和霜的图片)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这时,水又成了固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对水的三态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四、有趣的水实验

1、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更能明白水的秘密了。

2、老师做“水的蒸发、凝结”实验。

老师往杯里倒开水,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什么了?并用手放在杯口,说说有什么感觉?

拿起玻璃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把玻璃片盖在杯子上。

3、拿起玻璃片说说看到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当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片又变成了水,我们就说,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既发现生活中常见到的水原来还有很多奥妙,又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很好的解决本课的难点。

五、小水滴的旅行

1、师: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变来变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小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吧。

2、学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小故事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初步了解了水的秘密和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过程。】

六、总结全文

    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水的许多小秘密。其实,它还有许多秘密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呢!就让我们到生活中继续去寻找吧!

七、拓展延伸

如果想对水有更多的了解,请课外阅读《少儿百科全书》。

板书设计:

                  变来变去的水

                     

           (加热)          (加热)

            水蒸气           冰、霜

           (遇冷)         (遇冷)

水的特点:无色、透明   无味   无固定形状   抓不住……

教学反思:

     水,生命之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水是司空见惯的物质,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有关水的探索活动。因而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怎样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探索兴趣并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提升,发现水的主要特征及现象,对水的三态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激发探索水的意识。

教学《变来变去的水》这一主题,我没有一味的灌输大道理,而是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更多地体现了与科学学科的融合。无论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动一动……”从实验中了解水的特性,还是通过做水的蒸发、凝结实验,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无一不与科学学科紧密相连,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能够和乐于参与的活动开展学习,课堂上生活的真实,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初步了解了水的秘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玩中学就发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水原来还有很多奥妙,在发现的基础上学生更多的是关注。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伟大发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探索水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观察细致,发现了水的主要特征及现象,对水的三态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还乐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同样的原理,整个学习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合作精神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关注课堂的动态。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和评价,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出现水是白色的观点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水倒入不同颜色的容器里有什么不同,给孩子直观的认识,证明了水是透明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初步了解水的特性和在社会生活中水的变化。积累生活体验,使孩子对社会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水现象有了探索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

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不足。如师生间的配合还有些生涩,应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立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40分钟达到教学最高效。………………………………【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