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家园》教案 人教版 思想品德二年级(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23 16:57:02

4 美化家园

主题目标

1、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美化家乡顺德、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3、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物品,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班级、家庭垃圾的产生及处理的情况。

2、学生收集关于垃圾对人类的影响及垃圾场分类处理垃圾的文字、图片资料。

3、学生课前用废旧物品做小摆设。

4、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顺德垃圾知多少

(一)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妥善处理垃圾是顺德城市建设每天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家乡顺德是闻名全国的一个城市。这里有许多令我们顺德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比如,中国著名家电美的、科龙、格兰仕等,他们为顺德赢得了“家电王国”的美称,有享有“南中国家具之都”之你的乐从国际家具城,有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被誉为“中国第一花镇”的陈村,还有名扬天下的顺德美食等等。为了把顺德建设得更美好,区政府每年都要开展城市卫生运动,很多市民都在为美化顺德而努力,顺德也因此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了。同学们,你们光美化顺德做了哪些事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是呀,小朋友做好身边的整洁工作就是在为美化顺德出力。同学们,你们知道顺德城市建设每天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是什么吗?

4、对,那就是妥善地处理垃圾。那你们知道顺德每天有多少垃圾吗?我们先从自己身边的垃圾开始来算一算吧。

(二)统计顺德每天的垃圾量

1、小调查:你每天要扔几次垃圾?咱们班每天扔多少垃圾?全校每天有多少垃圾?

2、指名回答并谈感受。

3、课件分别出示学校、家庭每天的垃圾量,再引导学生说出其他产生垃圾的单位,最后出示总量2300吨。

4、(课件出示垃圾成堆的图片)问:看到这么多垃圾,你想到了什么?

(三)了解垃圾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1、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课件出示图片)是呀,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活动二、垃圾分类很重要

(一)学生展示垃圾分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面对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介绍垃圾的分类。

1)图片介绍:每天,环卫工人把城里各单位、小区、垃圾桶的垃圾运到垃圾场,再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就先挑拣出来进行加工再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就先焚烧再填埋;有些有毒的垃圾比如废电池、过期药品还要进行综合处理。

2)调查汇报:环卫工人告诉我们,他们每天都要认真处理大量的垃圾,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市民在丢垃圾的时候就先进行分类的话,那可大大地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最主要的是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结: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也是对环卫工人劳动的一种尊重。

4)你们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垃圾桶。)那你能把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吗?

(二)学生模拟给垃圾分类

1、学生模拟给垃圾分类。

2、学生说分类理由,教师点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便这里的垃圾减少一些,你们有办法吗?

活动三、减少垃圾变成宝

(一)怎样减少垃圾?

1、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减少垃圾?

2、学生汇报减少垃圾的做法。

3、小结:对,有些废品是没必要急着扔掉的,比如一些塑料袋,能再次使用,就不要急于扔掉;还有咱们能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既减少垃圾,又能节约资源;还能来个废品回收再利用,让他们变废为宝。你们看,这里真正要扔掉的垃圾就只剩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的了。

(二)用废旧物品做的装饰品美化教室

师:说起变废为宝,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拿出你们的作品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手工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学生相互交流欣赏用废旧物品做的手工作品。

2、学生用废旧物品做的装饰品美化教室。

3、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谈感受:现在,有了这些装饰品,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了?像这样的装饰品我们还可以用来装饰什么呢?

小结:你们看,只要开动脑筋,就让废品变成了装点家居生活的亮点、宝物。这样,既减少了垃圾,又节约了资源,真是一举多得。

活动四、环保行动少不了

(一)小结导行,回归生活

1、引导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行为:现在你想想,以前在丢垃圾的时候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如果你以后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做?

3、看图导行:我有好习惯。

师:看来,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活动中都懂得了:我们要从慎待垃圾做起,共同为美化顺德、保护环境而努力。

(二)环保宣传,课外延伸

1、但是,生活中仍有不少市民还不懂这些知识。在绿草如茵的公园里,我们也会看到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有分类垃圾桶的地方,也有人不但不分类扔垃圾,而且还随意把垃圾堆放在垃圾桶旁边。(课件出示乱丢垃圾的图片)

2、指名回答: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会怎样做?你们有办法让他们知道妥善处理垃圾的知识吗?

3、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告诉市民?

4、指名汇报。

5、学生小组合作写标语或画宣传画,或编歌谣等。

6、学生展示标语、宣传画、歌谣等。

师:同学们的标语、宣传画和歌谣都很有创意。下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街头向广大市民宣传,好吗?

(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我想有了大家的努力,市民们的环保意识一定会大大地增强。只要我们全体市民一起行动起来,从慎待垃圾做起,我们的家乡顺德就一定会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点评】

赵昕:

1、重在目标——活动设计、过程的引导、教师表现、活动效果。《美好家园》从身边谈起,从身边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较为具体的指导。《美化家园》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一般不应随便画,垃圾丢在哪?他不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而是站在学生角度,在丢垃圾问题上的困惑、麻烦:走在路上有了垃圾怎么办?没有垃圾箱怎么办?感冒吐痰流鼻子怎么办?把痰口香糖吐在垃圾上行不行?车上东西能否丢在窗外?活动设计,指导具体。

张洁贞:

教师能依托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使学生从中了解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老师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以学生自身丢垃圾的次数来估计学校、家庭每天的垃圾量,最后计算出整个顺德每天的垃圾量,直观地让孩子们意识到每个人对垃圾的处理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1、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组织学习,而教师在教学需要的时候作必要的指导,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带入课堂作为学习资源,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学习垃圾的分类,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容易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师引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变废为宝的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目的能力,看到自己用废旧的物品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孩子们感受到善用垃圾的好处,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利用学生的作品美化教室,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次感受到变废为宝的妙处,美化家园这一理念也深深地渗入孩子的心

3、老师通过学生向市民作环保宣传的活动,实际上是孩子们作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过程,并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矫正自己的行为,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保护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