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第15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第15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
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自己的纸上结合神经元挂图画出神经元的结构草图,并要求注明结构名称。
教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一个神经元结构图并说明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 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教师再提示:神经元还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问: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1.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细胞体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3.神经末梢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4.感觉神经末梢接受来自体内或体外刺激,产生兴奋,又称感受器。
5.运动神经末梢把神经冲动传到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教师:利用画在黑板上的神经元图,让学生指认结构名称及功能。想象并默记神经系统的有关概念。
(第二课时)
教师: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脑、脊髓和神经都属于器官水平的结构。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组成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细胞。
(一)复习神经元,引入神经系统的演化
提问: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神经纤维?
(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神经系统挂图和神经元挂图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我们来看看人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枢神经系统”部分
(学生自学并回答后,教师示脑的模型和脊髓模型,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介绍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小结: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管是脑还是脊髓,其神经元细胞体都高度集中,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做灰质,包括脑的皮层和脊髓的内层;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叫做白质,包括脑的内层和脊髓的内层。
教师:那么三者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呢?
大脑:高级中枢,分管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活动。
小脑: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这里,有“生命中枢”的称号。
脊髓:低级部位,人体排尿,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同时受大脑的控制。
教师:(示人神经系统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神经)
教师:在人的神经系统组成中,除了脑和脊髓以外,还有许多它们发出的神经。神经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神经是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肉眼看上去呈亮白色的结构
教师:神经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脊神经共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属于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合称周围神经系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元的细胞体吗?
学生:有,每一条脊神经在靠近脊髓处都有一个神经节,叫脊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
教师: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在它的控制下,人才能完成种种生理活动。如我们想抬手臂,神经系统就发出神经冲动,支配手臂肌肉收缩或舒张,完成抬臂动作。现在就让我们来完成一个动作:让我们的心脏暂时停一下,或者让我们的胃肠暂时休息一会儿。
(此时学生会感到茫然。)
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有关植物性神经的内容或可让学生自学完成)。强调植物性神经的活动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
资料分析: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小伙子久坐后站起来感觉右下肢麻木和疼痛?妇女脑颅内的肿瘤,导致失明?
提问:如果你是位神经科的医生,这四位患者找你看病,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病情。
学生:(观察屏幕,思考后)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是由脑血栓引起的;
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腰部脊髓受到损伤引起的;
小伙子由于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右下肢麻木和疼痛;
妇女失明是由于脑颅内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原因。
教师:肢体不能运动,问题出在脑部;右下肢麻木、疼痛病因在坐骨神经,你认为脑、神经在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学生: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
教师:脑、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
学生:神经系统可以协调人体的运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神经遍布在全身各处。
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又如何呢?
学生(根据录像):总结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击韧带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对刺激发生的反应。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识抬起小腿?
学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教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吗?
学生: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
教师:这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就这类反射而言,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你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这也是反射,这种反射是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学生:这种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受到大脑的控制。
教师:回答的很好,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种反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积累的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往往受到大脑的控制。现在我想重复上课开头的活动,有没有同学上讲台来完成这个活动?
学生(没人举手):牙签会把手扎疼!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纸盒里有牙签会扎疼手,因为怕疼所以没人上来完成这个活动。第一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手被牙签扎了下马上缩了回来,他是不是感觉到疼才把手缩回的?
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学生:阅读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教师:现在你能回答刚才的问题吗?
学生:手感觉到疼是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但是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
教师:这种反射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避免人体受到更多的伤害,有保护作用。
教师: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
教师:展示膝跳反射实验的挂图,引导学生说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人体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也就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人体的反射有的是简单的,有的是复杂的。不只人可以形成复杂的反射,动物也能形成复杂反射。(电脑展示: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
学生:反射建立的过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单一的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反复多次结合后,只听铃声,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教师:复杂反射是不相关的刺激与简单反射多次结合后才建立起来的。例如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需要反复训练,演出才能成功。动物表演中有一项是小狗做算术题,小狗通过叫声能表达出算术式的答案,小狗真能和我们一样做算术题吗?
学生:小狗并不理解数字的意思,它通过叫声表达算术式的答案是训练员反复训练的结果。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言,对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望梅止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电脑展示“望梅止渴”形成过程的幻灯)
学生:设计并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DIY)
第二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描述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和矫正的方法,举例说出用眼卫生的重要性;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组成。(同桌互相观察眼睛,认识眼的结构)
组成 功能
眼球的附属结构 眼睑 对眼球有保护作用(泪腺分泌眼泪里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和贴在眼球的前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
睫毛
结膜
泪器
眼肌
眼球 角膜 无色透明,光线容易透过
房水
瞳孔 光线进入的通道,能随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
晶状体 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巩膜 白色坚固,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脉络膜
视神经 把与视觉有关的信息传到大脑
视网膜 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玻璃体
教师:了解了眼的基本结构,那么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呢?
学生:沙眼和急性结膜炎(不要用手揉眼,不要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讨论:P42问题
第二课时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
教师: 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
学生:晶状体
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41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一个厚,一个薄
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
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
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
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仔细观察课本上“近视眼的补救措施示意图”解释凹透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近视眼?
学生: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近视眼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帮助放松晶状体。你会做眼保健操吗?让我们从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角度,再来学习一遍眼保健操吧。
学生:尝试寻找正确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教师:刚才同学们诉说了近视眼为他们带来的不便,可是如果我们彻底丧失了视觉,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展示一本精美的画册)现在我要请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然后我将把这本精美的画册放在我们班里一个同学的桌子上。大家只能用语言引导他,看看他要化多少时间才能拿到这本画册?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请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不仅不能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你在生活里遇见过盲人吗?讨论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小组绘制一份宣传《角膜捐献》的宣传海报作为爱心作业。
第三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说明激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2)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禁止服用兴奋剂?
生:兴奋剂多为激素类物质,服用兴奋剂不仅违背体育道德、破坏公平竞争,而且伤害运动员身体,严重的可导致猝死。
生:世界体坛不断报出“兴奋剂”丑闻,其中最有名的是号称“世界第一飞人”的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因服用兴奋剂而被取消百米短跑金牌。
生:1960年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延森在公路自行车赛中猝死。
师:对。激素如果被滥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正常生理状况下,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调节作用。引出课题(激素调节)。
(二)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师:[显示汗腺、唾液腺、肝脏图片]同学们学过的这几种腺体的分泌物是通过什么结构运输的?
生:讨论、交流(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进行运输的)。
师:对,这样的腺叫做外分泌腺。有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这类腺叫内分泌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有哪些?[显示内分泌系统图片]
生:说出教师光标所指腺体名称。
师: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课文内容,说出激素概念。
师:对。[字幕]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激素。
激素调节主要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几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2.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
师: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显示:侏儒症、正常人、巨人症的比较图片和肢端肥大症图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病因。
生:阅读、表达(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师:从生长激素分泌的异常症情况看,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应该是什么?
生: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字幕]生长激素 产生部位:垂体
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异常症:侏儒症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师:有关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吗?
生:姚明是不是巨人症?
生:我的身材偏矮,可否用生长激素类药物来促使长高吗?
师:我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
生:我认为姚明不是巨人症。
生:身材偏矮有多种原因,不一定都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就算有这类药,也不能乱服。
师: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你们的看法。生长激素类药物早就应用于临床,能不能使用要遵医嘱。
3.性激素的调节作用
师:同学们可能意识到你们的身体正在发生着许多微妙而显著的变化,你们知道是什么物质作用的结果?
生:性激素(雌性激素或雄性激素)。
师: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作用是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字幕]性激素: 雄性激素 产生部位:睾丸
雌性激素 产生部位:卵巢
4.甲状腺激素
师:同学们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吗?
生:读课文、讨论、表达(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
师:对,这几种病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甲状腺激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字幕]甲状腺激素 产生部位:甲状腺
异常症:呆小症
甲亢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生理功能:(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加碘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碘吗?[投影食盐袋正面显示加碘精制字样]
生:阅读课文、讨论、表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国大部分地区饮食里缺少碘,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师:对。地方性饮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你们知道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生:知道,是不炒不晒,先菜后盐。
师:很好[投影食盐袋反面使用说明]。预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盐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可以食用海带等海生植物。
5.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师:讲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相关内容。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岛素的分泌有关,你们知道有什么关系吗?
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表达[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师:对。导读胰岛素功能。
[字幕]胰岛素产生部位:胰岛
主要生理功能:调节糖代谢。
异常症:糖尿病。
指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介绍: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先例,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师:从上面学习的几种激素的生理功能看,激素调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师生小结: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是:体液运输,含量少而功效显著,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
课堂作业[讨论、表达]:
(1)蜂王浆、脑白金等是否适合儿童服用?谈谈你的看法。
(2)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
(3)糖尿病是否都需要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附:
一、什么是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系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引起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在青春期前、骺部未闭合者为巨人症。发病在青春期后、骺部已闭合者为肢端肥大症。多数病人起病在青春期前,至成人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病因
本病为腺脑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生或腺瘤,或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GRH)过多或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IH)不足,使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受到持久的刺激形成肿瘤所致。此外,本病有明显遗传倾向。
症状
1、巨人症:生长发育过度,身高多在2m左右,生长过速可持续到20岁以上。食欲强,肌肉发达,性欲旺,在衰退期,精神不振,乏力,背佝偻,阳萎,迟钝。
2、肢端肥大症:起病缓慢,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特殊面容:下颌增大,眉弓及颧骨突出,唇厚,鼻大,舌大,面貌粗陋,脸皮变粗厚;手足肢端肥大。
二、糖尿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代谢紊乱症状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因口渴而多饮水。患者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肌肉渐见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多食、易饥,故糖尿病的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起病较快,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严重。2型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肥胖患者起病后也会体重减轻。患者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高血糖可使眼睛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导致视力模糊。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 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仅因各种并发症或伴发病而就诊,化验后发现高血糖。
3.反应性低血糖 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分高峰延迟,餐后3-5小时血浆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地升高,其所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可成为这些患者的首发表现。
4.因各种疾病需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发现高血糖。
5.并无明显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这些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有时并发症在诊断糖尿病前业已存在,有些患者因这些并发症作为线索而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一)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 糖尿病常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如疖、痈等;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乳头坏死;女性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真菌性阴道炎、巴氏腺炎等。
(二) 慢性并发症
1.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可导致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它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搏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 神经病变 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主,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随后有肢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并可较早出现,,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临床表现有瞳孔改变和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体位性低血压、持续心动过速、心搏间距延长等心血管自主功能失常,以及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逆向射精、阳痿等。
4.眼的病变 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
5.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末稍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治疗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充分了解,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的原则。治疗的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健康和劳动、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具体措施以控制饮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予以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