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故事中的语言对话。
2、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幽默,体验想象带来的乐趣。
3、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能尝试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大饼的教具(咬了一口的大饼、小动物们都咬了一口的大饼、完整的大饼),PPT课件,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的图片及头饰,红外线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大饼教具,提问: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幼:大饼。(可请幼儿讲讲吃过大饼的经验)
师:这个大饼是小猪做的,可是被人偷偷咬了一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问个别幼儿:“××,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二、逐页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一)引出故事
1、师讲述:原来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
2、师:咦,大饼怎么样了?
幼:被人咬了一口了。
3、师: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小猪它很着急,于是到处去询问小动物,它问了哪些小动物呢?(出示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的图片),你们猜猜会是他们咬的吗?(幼儿猜测)
(二)理解故事内容,对比动物牙印。
1、师:“小猪碰到了小鸟,它是怎么问小鸟的呢?”
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还可以请幼儿边说边模仿咬大饼的动作)
PPT展示留有尖尖小角的牙印大饼,引导幼儿观察对比两个牙印是否一样,并学习复述短句“嗯,果然不一样。”
2、用同样的方式启发提问,鼓励幼儿复述小猪与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的角色对话(可以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提高要求,比如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语气、动作等)。
(三)出示被咬掉的教具大饼,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小猪的大饼被人咬了一口,它很着急,它到处询问小动物,它问了哪些小动物?(根据幼儿回答有顺序地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再次学说小猪的话。
2、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先利用小鸟的图片操作大饼教具,并利用象声词“啊呜”来增添动物咬大饼的动感,而后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一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小和描述兔、狐狸、鳄鱼、河马的牙印,通过对比,知道小猪的大饼都不是它们咬的。
6、诶?还有一个牙印呢?(继续播放PPT),原来小猪的肚子饿的“咕咕”叫,它就“啊呜”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7、通过对比,知道小猪的大饼究竟是谁咬的。
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通过观察小猪自己的牙印来验证故事最后的结果。“小猪真糊涂呀!”这个孩子们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带给大家是会心的一笑和喜欢阅读的情感体验。
三、师幼集体表演,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尝试复述。
1、老师戴上小猪头饰问:“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玩关于这个故事的游戏呀?老师来当小猪,你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好吗?”
2、把幼儿分成5组,分别戴上小鸟、小兔、狐狸等其它动物头饰。
(表演游戏时要注意:老师要一边扮演一边用语言讲述故事内容,教师的语言要规范、优美。幼儿在扮演的时候,提醒他们看小动物出来的先后顺序图,帮助幼儿记忆。)
附故事内容:
《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
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
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兔子说: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你看——”。
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鳄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鳄鱼说:“不是我,你看——”
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河马。“是你咬了我 的大饼吗?”
河马张大了嘴巴……
轻轻地咬了一小口……
“啊”?
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