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抽丝》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5 09:59:50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的深化和拓展活动。课堂上学生已经经历了对蚕茧外形特点的观察,开展了对蚕丝有多长的讨论,但由于活动难以开展的,通常的方法是用延伸课外的方法处理抽丝的活动。课外学生会去开展这样的活动吗?有多少学生会去做这样的活动呢?一无材料,二无方法,三无指导,也许众多这样的理由叠加在一起,一个原本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活动与孩子们擦身而过,与老师擦身而过。

面对这样的活动,我们如何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假如安排一节课真正开展一次抽丝的活动,我们又会做怎样的价值定位?我们不妨作这样的讨论,养蚕缫丝是一项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技术,本课从科学价值来说,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它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艺技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以亲身经历为主的体验式学习,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从教育价值来说,养蚕缫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让学生经历养蚕活动,不仅仅在于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作为养蚕缫丝这种古老的农技与工艺,它是我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同样蕴藏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机不可失。如果能开展好此项目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更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一次好机会。

本课从估计一个蚕茧的丝有多长,并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切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要测量蚕丝的长度就要把丝抽出来,抽丝的方法学生一般是想不出来的,让学生模仿教科书第28页学生对话中的方法去做,实践中学生会碰到的抽丝技术问题仍很多,如浸泡时间长短,怎样找丝头,易断,看不清……。在测量技术上,虽没多大难度,但一丝不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分工合作的理念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在此基础上并没有停止脚步,课的后半段,提供抽丝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把科学实践活动与了解我国缫丝技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激发学生课外去更多地了解蚕文化。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抽丝的基本技术。

2、初步学会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抽丝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小组器材:蚕茧2个、一次性筷2根、一次性塑料杯子2只、小苏打、缠线纸筒(或手摇式转子)、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蚕茧,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抽丝、做绸缎、取蚕蛹、产卵等。)

2、今天我们就实际来测量一下一个蚕茧的丝到底有多长?

二、猜测结果,交流信息

1、你们猜测它的丝会有多长?

2、要想知道一个蚕茧的丝有多长,我们必须要把丝抽出来。

三、方法指导,小组活动

(一)观看录像,直观指导

1、我们一起来看传统抽丝的技术,请看录像。

2、看了课件,你有什么问题?

3、教师解释相关问题:

第一类:知识性(为什么加水,为什么搅拌,有多长等);

第二类:技术性(浸泡多长时间,怎样找丝头、怎样抽出来,会不会断等)

(二)教师示范,抽丝指导一

1、教师指导第一步操作要点:

(1)浸泡、搅拌大约5分钟

(2)从几根丝中理出丝头

2、学生活动

每组学生两个杯子、里面已放好小苏打和热水,每组两个茧子,两根搅拌木筷子。

活动方法:每两个同学一组,把茧子放入杯中,搅拌5分钟左右,找到丝头。

3、交流找丝头的经验,为没有找到丝头的小组帮忙。

过渡:找到了丝头,我们就要开始抽丝,并测量它的长度,请看操作要点。

(三)活动提示,抽丝指导二

1、教师指导:绕圈和测量丝的长度

(1)把丝绕在盒子上或筒子上,注意速度均匀,用力适当;

(2)两个同学轮流绕,绕到一定圈数后交换,并记录下来。

(3)数一数一共绕的圈数,测出一圈的长度,最后计算丝的总长度。

强调:操作中碰到困难尝试自己解决,一丝不苟、贵在坚持

2、学生操作,教师下组指导

四、阶段小结,交流体会

1、说说这样抽丝的感受

2、今天我们还没有把丝抽完,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办?

3、改进你的抽丝装置,把丝抽完,并记录它的总长度,写上两位同学的班级和姓名,作为我们今天难忘的一次科学实践活动的见证。

五、活动拓展,课外引申

1、想像现代是如何抽丝的?

2、课后到海宁中丝三厂参考抽丝的过程。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