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20 12:57:45

绍兴上虞市闰土小学   范彬

 

n         设计思路

把学生在非教育环境下形成的“溶解”概念作为本课起点,以有结构材料搭建起有价值、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期待学生在活动中对已有经验和概念产生不满,能动地去修正和完善。本课中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等物质在水中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 “溶解”和“不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n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n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n         教学准备工作(预设13组学生实验)

学生材料:(记录纸、滤纸、大杯子)

1、过滤装置的制作 3*13  2、一次性筷子 1*13   3、小杯子 3*13 大杯子1*13  4、大可乐瓶1*13  5、材料袋装上三种材料  3*13  6、记录纸  1*13   7、毛巾1*13  8、用水槽打包。9、滤纸 10、高锰酸钾(小包装课中发)

教师材料:

1、课件2、一次性筷子5 3、泡一杯糖茶 4、整理表格 5、过滤装置6、过滤网(筛子)、滤纸7、芝麻糊、板蓝板、麦片等8、食盐+水、面粉+水、沙+水三个标签杯子9、直筒玻璃器皿。10、大可乐瓶(内有大半瓶水)11、大小杯子各两套12、面粉、沙子、食盐大杯装一套(有标签)、材料小包装两套、糖、高锰酸钾大瓶小包装各一套 13、抹布

n         了解学情与学生背景

1、怎样记录、记录员的情况  2、实验纪律  3、基本情况:人数、分组、材料员

 4、如何进行观察描述

n         教学过程设计

课间谈话:一杯水怎么倒,三杯同样多的水怎么倒!

(一)        导入:(1分钟)

1、一杯放有砂糖的茶,请学生来尝一尝。

2、甜味?水里能看到糖吗?

3、哦,糖 溶解 在水里!(糖在水中化掉了!)(给表达准确予以明确)

4、溶解现象很常见!

(二)展开:

1、食盐和沙子在水里溶解了吗?

1        两种物质:食盐、沙子放到水里?(猜测)

2        明确实验要求:

A     把两种物质同时放到水中,然后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看他们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B     过一会儿再用两个筷子同时轻轻地搅拌,再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3        学生动手做!巡视,去发现问题!

4        学生交流。

2、过滤沙、面粉、盐三种物质

1        理解过滤:用这过滤网能分离出哪杯。(演示沙的分离。)分离开来了吗?筛网、过滤器能用来干什么?折好的滤纸

过滤纸,能分离出不能溶解在水中比灰尘颗料还要微小的物质。过滤纸怎么用?(过滤纸的出现是建立在是否)

2        师生动手过滤。

3        学生交流。

 3、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

1     食盐溶解了,那么溶解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你们相知道吗?我这儿有一种新的物质。它叫高锰酸钾。读一遍。

2     师生一起实验与观察。

3     学生交流。

4、整理观察研究的结果:

刚才我们研究了五种物质在水中的情况,发现有的能溶解,有的不能,那么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各有哪些特征呢?共同整理一种,同桌口头讨论整理结果。出示表格。

(三)总结与拓展:

1、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你会观察和区别吗?溶解的物质有哪些特点?

2、出示鸡精、味精、麦片,你会区别这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吗?

3、能没有办法观察与区别?(过滤器怎么做?瓶子?漏斗?过滤纸?用餐巾纸也可以嘛,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做做身边的实验)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