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8 12:22: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气体交换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

塑料袋、橡皮筋、吸管、秒表、水槽、水、集气瓶、玻片、竹签、打火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我们先来做两个小活动。请大家把手放在鼻子下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我们不呼吸行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憋气游戏。请大家紧闭嘴巴,捏住鼻子,看能坚持多久。憋不住了就举手,恢复正常呼吸。

学生活动。

谈话:看来呼吸对我们很重要了。接下来请大家把手放在左胸,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其实,心脏在跳动不光可以在胸前感觉到,还可以在手腕的脉搏处感觉到。请大家把手臂自然伸平放在桌面上,把两个手指压在手腕处,你感觉到心脏在跳动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呼吸和心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心跳和呼吸

1.测量平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

谈话:同学们,我们都要呼吸,我们的心脏也在跳动。你们知道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分别是多少次吗?想测量一下你们四人小组中某位同学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吗?现在请四人小组先确定一位被测量的同学。四位同学分一下工,被测的这位同学负责测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一位同学测这个同学的心跳次数,另一人当记录员,最后一位同学负责监督。

学生活动。

谈话:在测量活动开始前请注意以下事项:

(1)被测的同学任务很艰巨,你们不但是被测量的同学,同时也要负责测量自己的呼吸的次数,由于呼吸的快慢是可以控制的,这里老师要求大家要平静自然地呼吸,一呼一吸算呼吸了一次。

(2)负责测心跳的同学先摸到被测同学的脉搏,并且要不间断的测量,并记下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3)老师为你们计时。听到老师“时间到”的口令,立即停止测量,把测到数据告诉记录员填在记录表里。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各组测得的数据并简单评价。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谈话: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是这样的,如果激烈运动后人的心跳和呼吸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谈话:真是这样吗?下面要请刚才被测试过的同学到过道上,跟随音乐跳动1分钟,回到座位后,各组还按刚才测试的方法测量这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并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各组测得的数据。

谈话:请大家对比大表上的被测同学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数据,说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归纳:运动量增加,呼吸和心跳次数也会增加。

谈话:刚才被测试的同学没有运动了,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接下来请各组再测一测刚才被测试过的这位同学1分钟呼吸和心跳各是多少次。

学生活动、汇报、教师记录。

引导学生说说这次测得的数据又说明了什么。

谈话:我们在休息了一会之后,呼吸和心跳的速度有所减慢。如果再休息3分钟、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呼吸和心跳的速度会怎样呢?

学生推测。

引导学生归纳:运动量增加,呼吸和心跳都加快;运动量减小,呼吸和心跳逐渐减慢,直至恢复到平静状态时的次数。呼吸和心跳的快慢和运动量的大小是相关的。

(二)探究呼吸和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原因

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了呼吸和心跳的快慢和运动量的大小是相关的。你们觉得我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吗?

学生提出疑问。

提问:能猜想一下原因吗?

学生猜测。

谈话: 你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2.探究运动量加大时呼吸和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感受新鲜空气与反复呼吸过的气体的不同

谈话:我们吸入空气又呼出来,呼吸过的空气的成分是否有变化?每位同学的抽屉里都有一袋新鲜空气。请大家捏住鼻子,用嘴含着吸管吸进袋内的空气,然后呼入袋内,如此反复呼吸多次,体验有什么感觉。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停止试验。

学生活动、汇报。

谈话:为什么反复呼吸袋内的气体后,身体会感觉难受?请各小组讨论,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活动、汇报。

(2)寻找新鲜空气与呼吸过的气体不同的证据

提问:我们的猜想对还是不对呢?老师告诉大家,物体燃烧需要氧气,像竹签这样的物体燃烧时也离不开氧气。请各小组试着找出能证明我们的猜想的办法,并说说那样做的理由。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与我共同完成这个实验。

教师收集新鲜空气、反复呼吸过多次的气体。师生共同完成测试燃烧的竹条在反复呼吸的气体和新鲜空气中熄灭时间的实验。

学生汇报熄灭顺序。

提问:实验现象证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谈话: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P71,观察《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表,说说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哪些气体发生了改变?

学生观察并汇报。

引导学生总结:吸入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3)认识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谈话:出示人的呼吸系统图,说明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我们的肺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站。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加以利用,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因此,人吸进的空气中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少了,二氧化碳多了。

(4)认识运动量加大呼吸和心跳会加快的原因

谈话:运动量加大时呼吸和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请大家试着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

(三)了解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肺活量能加大

谈话:同学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的人的肺活量大,也就是他们每次吸进的空气比不经常运动的人的多,得到的氧气也多,爆发力也就强。比如运动员的肺活量能达到5500毫升,而常人只有3500毫升。我们云南省在全省的范围内开展“三生”教育,“三生”课要求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现在通过体育锻炼,增加自己的肺活量,锻炼我们的意志,锻炼好身体,这是不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呢,所以大家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量增加  →呼吸、心跳速度加快

消      吸入    氧气  多  二氧化碳 少 

大                                       气体交换

量      呼出    氧气  少  二氧化碳 多

气            

  

附:学生活动记录表、大统计表

呼吸、心跳次数记录表

第       实验小组

呼吸、心跳次数记录表

小 组

呼吸和

心跳次数

平静

状态

跳动

一分钟后

休息

一会后

小 组

呼吸和

心跳次数

平静

状态

跳动

一分钟后

休息

一会后

一 组

呼吸

 

 

 

七 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二 组

呼吸

 

 

 

八 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三 组

呼吸

 

 

 

九 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四 组

呼吸

 

 

 

十 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五 组

呼吸

 

 

 

十一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六 组

呼吸

 

 

 

十二组

呼吸

 

 

 

心跳

 

 

 

心跳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