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些材料容易吸水,有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2、纸是由纤维组成的,中间有很多空隙,所以纸容易吸水。
过程与方法:
1、做简单的对比实验比较材料的吸水能力。
2、借助放大镜观察纸的结构和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重要性。
3、渗透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收集证据探究纸的吸水能力和纸的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大小、形状、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布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玻璃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放大镜、打印纸、餐巾纸、硬纸板、宣纸、烧杯、棉布、毛巾,实验记录表等。
老师:多媒体课件;打好的纸浆、稀释的红墨水、餐巾纸、宣纸、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
1、学生通过滚水珠游戏知道叶子不容易吸水
2、(板书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比较五种材料的吸水性
探究六种材料哪些容易吸水,哪些不容易吸水
1、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让全部学生猜测。
2、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4、观察六种材料的内部结构。
三、观察纸的结构,研究纸容易吸水的原因
1.提出问题:纸容易吸水,为什么呢?让我们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
2.引导学生说说观察纸的方法:折、撕、揉、看、泡……
3.分组观察纸,提示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4.汇报交流
5、在实物投影仪上观察纸的纤维。
6、课件展示布、木片、海绵上的纤维图片。
7、引导小结:纸、布、木片等都是由很多细小的纤维叠加而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容易吸水。
四、造一张纸
(一)观看造纸的课件了解造纸的过程
1、观看造纸的课件。
2、引导学生小结造纸的过程: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成型。
(二)亲手造一张纸,更进一步了解纸容易吸水的原因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纸浆自己造一张纸。
2、展示造纸作品。
3、教师小结:通过造纸我们更进一步知道了纸是由很多细小的纤维叠加而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纸容易吸水。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它们吸水吗
容易吸水 不易吸水
纸片 布片 木片 塑料片 铁片 玻璃片
由纤维组成,有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