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鸡蛋》的教学片断及感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6 21:14:37

        桐乡市青石中心小学  沈伏娟

               

背景: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今天让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是我始料未及的。好奇、好动是学生的天性。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

走进教室,学生都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做鸡蛋保护器了。看着学生们七手八脚地忙碌着,老师真的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直觉告诉我,今天的课已经不能按照事先的设计上了,那就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吧!

教学前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更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浓厚的兴趣不正是良好的开端吗?老师应该去关注学生的兴趣,呵护学生的兴趣,总不能因为自己的预设,而让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份兴趣戛然而止。我想,这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能自由展示才华的舞台,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师最民主的,那样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最淋漓尽致的施展。

本想让学生全部使用教材规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应用潜力,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价值,再对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加工,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但转而一想,这样也会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让学生准备材料时,改为可以自己添加一到二件材料。这足可以让每位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奇思妙想,用差不多的材料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比比谁最有创意。

教学片断一:

师:不声不响地走近学生,做起了学生最忠实的观众。这儿看看,那组瞧瞧。[居然有学生专注到没有发现老师的出现。]

生:老师,我们已经在做了,你看。

师: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

[此时无声胜有声,理解万岁!]

生轻声说:老师,我们还怕你来批评我们的擅自行动呢!

[学生因自作主张而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落了地,一句“yeah”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感激。鸡蛋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没到学校,有学生的鸡蛋已经提前捐躯了,这令很多学生懊恼不已,所以在制作时更是小心翼翼,深怕有什么闪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设计制作,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鸡蛋保护器”诞生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想让自己的杰作和别人一决高低,争强好胜也是学生的个性。

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当一个个保护器在众多学生的企盼中落地,有的学生的鸡蛋保护器在第一轮二米高度时已经粉身碎骨了,而有的在第二轮四米高度时光荣牺牲了,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八米高度又安然无恙的,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学生打开又完好无损时,个个欢呼雀跃,成功感溢于言表。看着面临几次考验而完好无损的鸡蛋,学生的内心很不平静,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想与大家分享。

教学片断二:

师:“1、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你想让这种材料在保护器中起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你觉得这种作用起到了吗?

2、你觉得你们是什么材料选择得不够好,还是哪一部分做得不够好,导致了实验的失败。

3、如果让你再改进,重新设计,你会怎样做?”

[抛砖引玉:这时有的学生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有的学生处于极度的灰心丧气中,他们还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感到意犹未尽。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好好地反思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有了刚才的亲身经历,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有意见要发表,不像平时,一个问题抛出去,举手的人寥寥无几。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显得轻而易举了。学生的思维出奇的活跃,每组都在畅所欲言。我想学生是在反思,是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训。他们都在一吐为快,有的组的同学还在相互的争论着,或许是在相互的埋怨。]

师:打起让学生暂停讨论的手势。

[学生知道让他们再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组一学生1:我们的鸡蛋落到地面还没碎,现在却破了。

[这组学生最不甘心,一位生学已经急不可耐地站起来诉说遭遇。]

2:我们太高兴了,想分享成功的喜悦,你抢我夺,鸡蛋却开了花。

[几位学生满手都是,看着面面相觑的学生,我们都读懂了他们的伤感和后悔。这也让他们有了太多的感触。]

3总结:同组同学应该分工合作。

[我想在今后的实验探究合作中,学生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的,“吃一堑,长一智”吗?]

组二学生1:我们对自己的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在让鸡蛋落地时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导致了鸡蛋的破裂。

说着还怕我们听不懂,在黑板上画起了设计图。

[真不简单,还能画呢!]

2插嘴:如果让筷子(木条我们都改用了容易找到的筷子,而且每组都给六根筷子。)竖着先落地,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他们的筷子是六根平行的。)

3补充:那样和地面碰击时,力作用在筷子上,那鸡蛋就没有直接和地面碰撞,减少了相互撞击的力量。

[学生分析得还头头是道,他们的透彻分析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而且还能用设计图来帮助说理,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们。]

组三学生1:举起手中那个还没有完全拆散的架子

[你画,我有比你更直观的呢?]

2:我们的设计比刚才的小组更合理,是一个三角形的,无论怎么着地,鸡蛋都不会直接和地面接触。

[这是他们认为最成功的,也是最值得炫耀的。]

组四生1:我们是自己选择的材料不好,想到要做一个降落伞,但材料太重了,用了一件衣服。

2:没有很好地起到降落伞应有的作用,反到加重了保护器本身的重量。生3:如果改用一个塑料袋,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生还能知道太重的东西做不了降落伞。如果是在实验前,就不可能有这么深的理解,如果早知道,他们不会选择衣服做降落伞了,也不会导致鸡蛋的壮烈牺牲了。]

组五学生:我们选择这些材料,是要减轻保护器的重量,让降落伞发挥应有的作用,降落伞轻了,落地时的力量也轻了;就不是拿鸡蛋跟石头碰,鸡蛋也就不会破裂了。

[这时那个被同学誉为最有创意的组粉墨登场了。他们用的材料最少,但无疑是最出彩的。鸡蛋上只包了一小张报纸,几根细线连着一张塑料薄膜,当他们的保护器从八米多的空中飘扬下来时,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呼:“哇,真棒!”

是呀,厚厚的包装其实也加重了鸡蛋落地时和地面碰撞的力量。]

……

教学后的感悟:

实验结束后,学生那精彩的、滔滔不绝的、有条不紊的表述,让我对学生重新审视,学生想出的各种鸡蛋保护器令我对学生刮目相看,原来学生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想,如果我是在上课前提出了我想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就受到束缚了吗?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很可能会产生雷同,设计上也会相似。那又怎么能通过制作鸡蛋保护器,让学生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呢?我也在想,在我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是否应多问问自己,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吗?

今天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宽松的空间里自由地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说自己所说,学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里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设计也充满了个性,结果也是多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符合新课程的精神。

我庆幸,我放下了教师的权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并学有所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呵护了学生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正是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才真正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了独立动手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才会有这么精彩、真实又令学生回味无穷的一课。

科学的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